
破难题补短板 抓创新促提升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推进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试点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6-06 10:06:28
开展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试点工作,是甘肃省委、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交给定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为定西市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定西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精神,将试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人大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改革创新,尽快补齐短板,抓好总结提升,全力以赴推进试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中心任务 头等大事
定西市委将试点工作作为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各级党委的重点工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定西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试点整体工作和地方立法、重大事项决定等具体工作,成立了全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已召开两次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将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党政都要大力支持。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将试点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并举,加强硬件与提升软件并重,研究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试点工作指导组,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包抓指导县区制度,先后4次召开指导推进会议,常委会领导每半月一次深入县区进行调研督导。为了使试点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分别确定了各县区重点任务进行集中攻关,各有侧重地打造亮点、创造经验。制定出台了《人大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和《县区人大工作单独考核制度》,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范畴和综合目标管理范围,切实推动人大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全面落实 突出重点
试点工作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贯穿市、县、乡三级人大,涵盖人大工作各个方面。为此,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人大工作实际,将省委《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内容归纳为“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履行职权”“提高代表工作质量”“规范县乡人大工作”“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五大类、22项,逐条逐项进行研究落实,力争做到全面准确,不缺项、不漏项。同时,分别遴选出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攻关的重点任务,抓点带面,整体推进。
地方立法工作。依法制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规则、立法年度计划编制办法、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的若干规定等10项立法制度,将《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定西市河道污染防治条例》列为今年的立法项目。
重大事项决定。修订了《定西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年度清单制度,明确细化重大事项决定范围,规范决定操作程序,强化决定的贯彻执行,严格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
监督工作。强化对预算审查、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大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力度,积极探索重要事项联动监督、热点事项持续监督、关联事项综合监督、专业力量深化监督的长效机制。
人事任免工作。完善新任命人员任前考试、任中审议和任后主动接受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宪法宣誓室,已举行4次宪法宣誓仪式。
代表工作。着重强化学习培训、服务保障、建议督办、激励约束、增强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实效和严把代表“入口关”六个方面的工作,引导和保障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乡镇人大工作。健全乡镇人大工作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履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平台阵地作用,指导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由“虚”向“实”转变。
此外,经与各县区反复沟通,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给每个县区确定了若干项重点任务,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根据工作情况变化,将各县区重点任务缩减为每县区各一项进行集中攻关。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按照这一思路深入推进。
补齐短板 创出特色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的试点工作方向,着力在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调整规范工作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发挥代表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力度补短板、抓规范、创特色、促提升。
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制度、“一府两院”接受监督制度四个层面,重新制定和修订制度规范66项,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设立了市人大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3个专门委员会,按照“两室六工委”的标准要求调整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预算审查监督和司法监督3个专家咨询库。
多渠道想办法调剂解决人员编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交流进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选调进11名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充实了工作人员力量。
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指导意见》,引导代表履职活动与助推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制定出代表述职评议办法和代表履职记录管理办法,正在建立完善代表履职档案,组织代表填写履职手册。
按照“三化”(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人大建设,明确乡镇(街道)人代会的内容、程序、会期和相关制度,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人大均配备专职主席1名,87个一、二类乡镇配备专职副主席1名,都设立了人大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4名;借鉴“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六有”规范(参考),为乡镇人大依法规范履职提供有力指导。
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坚持常委会会前学法和会后专题讲座制度,创设了“半月讲坛”新的学习载体,建立了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举办了人大工作访谈节目和人大知识竞赛活动,市、县区全部建立人大常委会会议电子表决系统,在高速公路和市内醒目位置设置了试点工作大型宣传展牌,正在筹建市县人大门户网站。
坚持人大履职工作与脱贫攻坚核心任务紧密挂钩,围绕精准扶贫中心任务开展立法、监督和代表活动,增强试点工作地方特色。
勤于总结 提炼经验
为了突出改革思维,强化创新举措,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提炼,对常态化工作继续坚持并规范完善,总结提炼成型的经验做法;对试点当中新开展的工作任务突出规范和创新要求,在内容、程序、方式、成效等方面提炼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的经验做法;对破题较难的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工作进行转化提升,初步探索总结出一些新的亮点和成效。
探索出“4+1”代表述职法,要求各级人大代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和选区选民书面述职4次、现场述职并接受评议1次,30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已带头开展现场述职并接受评议。
提出乡镇人大主席团闭会期间按照“一月一安排、双月一活动、一季一会议、一年一考评”的“四个一”工作法依法履行职权,统一规范“家”和“室”的软件台账,推行“一家多站”式服务,把“人大代表之家”打造成代表学习培训的加油站、联系选民的前沿站、开展活动的中心站、展示形象的示范站,切实以“站”的作用功能发挥,支撑起“家”的平台建设。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全面落实省委《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当中关于优化人大代表组成结构、加强人大常委会组织建设、规范乡镇人代会以及乡镇人大主席团和常务主席构成等试点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各项试点工作落实,向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定西市人大常委会)
中心任务 头等大事
定西市委将试点工作作为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各级党委的重点工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出台了《定西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市委常委会先后5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试点整体工作和地方立法、重大事项决定等具体工作,成立了全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市委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已召开两次会议,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将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党政都要大力支持。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将试点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并举,加强硬件与提升软件并重,研究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试点工作指导组,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包抓指导县区制度,先后4次召开指导推进会议,常委会领导每半月一次深入县区进行调研督导。为了使试点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市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分别确定了各县区重点任务进行集中攻关,各有侧重地打造亮点、创造经验。制定出台了《人大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和《县区人大工作单独考核制度》,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范畴和综合目标管理范围,切实推动人大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全面落实 突出重点
试点工作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贯穿市、县、乡三级人大,涵盖人大工作各个方面。为此,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市人大工作实际,将省委《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内容归纳为“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履行职权”“提高代表工作质量”“规范县乡人大工作”“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五大类、22项,逐条逐项进行研究落实,力争做到全面准确,不缺项、不漏项。同时,分别遴选出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攻关的重点任务,抓点带面,整体推进。
地方立法工作。依法制定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规则、立法年度计划编制办法、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的若干规定等10项立法制度,将《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定西市河道污染防治条例》列为今年的立法项目。
重大事项决定。修订了《定西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年度清单制度,明确细化重大事项决定范围,规范决定操作程序,强化决定的贯彻执行,严格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
监督工作。强化对预算审查、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大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等刚性监督力度,积极探索重要事项联动监督、热点事项持续监督、关联事项综合监督、专业力量深化监督的长效机制。
人事任免工作。完善新任命人员任前考试、任中审议和任后主动接受监督机制,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宪法宣誓室,已举行4次宪法宣誓仪式。
代表工作。着重强化学习培训、服务保障、建议督办、激励约束、增强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实效和严把代表“入口关”六个方面的工作,引导和保障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乡镇人大工作。健全乡镇人大工作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完善履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平台阵地作用,指导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由“虚”向“实”转变。
此外,经与各县区反复沟通,定西市人大常委会给每个县区确定了若干项重点任务,在试点推进过程中,根据工作情况变化,将各县区重点任务缩减为每县区各一项进行集中攻关。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按照这一思路深入推进。
补齐短板 创出特色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加强和创新”的试点工作方向,着力在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调整规范工作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发挥代表作用、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加大力度补短板、抓规范、创特色、促提升。
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制度、“一府两院”接受监督制度四个层面,重新制定和修订制度规范66项,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设立了市人大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3个专门委员会,按照“两室六工委”的标准要求调整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预算审查监督和司法监督3个专家咨询库。
多渠道想办法调剂解决人员编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交流进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选调进11名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充实了工作人员力量。
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指导意见》,引导代表履职活动与助推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制定出代表述职评议办法和代表履职记录管理办法,正在建立完善代表履职档案,组织代表填写履职手册。
按照“三化”(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人大建设,明确乡镇(街道)人代会的内容、程序、会期和相关制度,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人大均配备专职主席1名,87个一、二类乡镇配备专职副主席1名,都设立了人大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4名;借鉴“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六有”规范(参考),为乡镇人大依法规范履职提供有力指导。
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坚持常委会会前学法和会后专题讲座制度,创设了“半月讲坛”新的学习载体,建立了人大新闻发言人制度,举办了人大工作访谈节目和人大知识竞赛活动,市、县区全部建立人大常委会会议电子表决系统,在高速公路和市内醒目位置设置了试点工作大型宣传展牌,正在筹建市县人大门户网站。
坚持人大履职工作与脱贫攻坚核心任务紧密挂钩,围绕精准扶贫中心任务开展立法、监督和代表活动,增强试点工作地方特色。
勤于总结 提炼经验
为了突出改革思维,强化创新举措,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提炼,对常态化工作继续坚持并规范完善,总结提炼成型的经验做法;对试点当中新开展的工作任务突出规范和创新要求,在内容、程序、方式、成效等方面提炼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新的经验做法;对破题较难的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工作进行转化提升,初步探索总结出一些新的亮点和成效。
探索出“4+1”代表述职法,要求各级人大代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和选区选民书面述职4次、现场述职并接受评议1次,30名市级领导干部代表已带头开展现场述职并接受评议。
提出乡镇人大主席团闭会期间按照“一月一安排、双月一活动、一季一会议、一年一考评”的“四个一”工作法依法履行职权,统一规范“家”和“室”的软件台账,推行“一家多站”式服务,把“人大代表之家”打造成代表学习培训的加油站、联系选民的前沿站、开展活动的中心站、展示形象的示范站,切实以“站”的作用功能发挥,支撑起“家”的平台建设。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全面落实省委《意见》和市委《实施意见》当中关于优化人大代表组成结构、加强人大常委会组织建设、规范乡镇人代会以及乡镇人大主席团和常务主席构成等试点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各项试点工作落实,向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定西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