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人大代表视察城区交通拥堵 破解行车难停车难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6-15 06:41:13

  酒泉肃州,这座不过50万人口的城市,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近1万辆的速度递增,道路拥堵问题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为破解城市交通“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构建和谐、有序、顺畅、便捷的交通环境,酒泉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二次主任会议决定对肃州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工作进行视察,解析拥堵的根本症结,探寻改善的可行方案。
 
酒泉:人大代表视察城区交通拥堵 破解行车难停车难

  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把尺子。

  然而,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城区高峰时期严重堵车、不时有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随处可见……

  如此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引发了人大代表的关注和热议。4月11日,酒泉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二次主任会议决定,对酒泉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工作进行视察,让代表了解实情,为酒泉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建言献策。

  5月9日以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普选、浩升、郎吉忠、黄从光带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分4个组,重点围绕交通拥堵、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进行视察。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喜成说:“通过视察,解析拥堵的根本症结,探寻改善的可行方案,期待与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一起发力,共同营造安全、畅通、文明、高效、和谐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现场直击之一:城市交通之堵

  新年伊始,酒泉市肃州区交警大队公布了一组数据:到2015年底,全区机动车达到10.7万辆,其中汽车超过6.7万辆,且以每年近1万辆的速度递增。交通拥堵,已成为酒泉城市发展中的一大“顽症”。

  5月9日上午11时许,酒泉市人大常委会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工作视察组来到鼓楼中心区周围现场察看。正是下班高峰,南大街上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交织在一起,格外拥堵。一辆汽车被困在路口,挪了好几分钟才突出“重围”。一辆面包车看准车流的空荡正要加速通过路口,却被好几辆快速窜出的摩托车一下子堵住去路。由于“车龙”较长,每当绿灯亮起的时段,“车龙”也只能通过一半,后面的车辆仍在不断地集聚和延伸。

  临近鼓楼中心区的仓门街、商业步行街以及稍远的仓后街、小西街、文化街、尚武街、青年街、民意街等数十条背街小巷道路,同样是车满为患。

  盘旋中路和富康路交叉口,因没有安装红绿灯,通行的车辆行至此处时互不相让,行人只能在车流中寻找空隙通过。虽然交叉路口划有斑马线和车道线,但由于交通秩序混乱,并没有多少人遵守。

  在东文化街实验小学门口,代表们看到,接送孩子放学的小汽车占了车道,许多电动车更是堵满了学校门口。

  “每天慢慢开车,都怕碰到赶着上下学的学生和满路乱窜的机动车。”家住南苑小区的王女士对站在旁边的代表说,这条路两边有实验小学、市一幼、实验中学、酒泉师专附小4所学校共4000多名学生,许多学生都是汽车接送。

  “每天都要提早30分钟出门,不然肯定会迟到。”王女士无奈地说。

  人大代表观察到,距学校门口大约100米的地方,车流就开始变得缓慢,路也变得越来越拥堵,接送学生的车辆和家长占据了大半马路,不少过往车辆和行人被夹在“接送大军”的队伍中艰难前行。特别是在接学生下学时,有的家长看不见自己的孩子,便使劲地往学校门口挤。而个别孩子在人群和车辆中窜来窜去,场面非常混乱。一位家长说,她的孩子已经上五年级了,按理说可以不接送了,但因为学校周边交通太乱,她仍然放心不下,只要有时间,她还是会来接送的。

  骑车人张先生说:“实验小学这边本来车流量、人流量就很大,两边的人行道又被商业门店侵占,交通状况非常差。”

  陈谦的儿子在酒泉师专附小上三年级。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上学,同时也为了给自己上班争取时间,去年,他买了一辆轿车。但很快,有车一族的陈谦就发现,开车出行远非想象的那样省时。“主要是车太多,路太堵!”陈谦说,“由于学校门前马路不宽,且过往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谁也不愿意礼让,所以这里经常堵车。”

  听说人大代表来视察学校门前拥堵问题,几个家长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学校门前道路拥堵的问题,家长们反映了两年,新闻媒体报道了好几次,但就是解决不了。”家长们的质疑声很强烈。

现场直击之二:“马路市场”占道

  “兴民路本来就很窄,成了菜市场之后,小商小贩长期占道经营,市民出行,骑个自行车都经常被堵。”5月12日,家住兴民路附近的刘先生如此向视察组反映,他希望人大代表能给予关注。

  与此同时,人大代表在兴民路看到,道路中间全都是随地摆摊设点的商贩,以卖蔬菜、水果为多,夹杂着一些卖杂货、小吃的摊点。买菜的市民也颇多,行人在通过时都小心翼翼。

  “门口就是菜市场,购物很方便。”居民李大妈告诉代表,她每天锻炼完之后,回家时就顺带买一些蔬菜,非常方便。不过李大妈也承认,自从有了菜市场,这里的确“太堵了”。

  人大代表观察到,除了兴民路,龙腾路菜市场、和静路菜市场、东文化街北侧菜市场、富强路菜市场、体校西侧菜市场、北新街菜市场、肃州市场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在晋城路彩虹桥市场西侧,代表们亲眼看到,马路两边很多摊位依次相连摆在了人行道上。摊位多数是店主将所出售的家电、配件或日用品等商品摆在马路边,有的店主还在店铺前方的空地上围个圈,以方便摆放日用品,占据了至少二米宽的路面。一位店主在人行道上放了几只用来装运商品的箱子,约有1米宽、0.5米高,摊位上摆着手套、电动工具等商品,从人行道一直延伸到马路上。附近一位店主发现几个摊位挡住了通向自家店的路,只好让几位摊主先腾出一些空地,以方便进店的顾客通过。

现场直击之三:乱停乱放乃城市之痛

  在肃州街头,酒泉市肃州区执法局副局长黄梅芬向视察组汇报说:“车辆乱停乱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视察组先后对8个车辆乱停乱放集中路段进行实地视察。人大代表注意到,园林路汽车维修店、洗车店较多,有些驾驶员和维修店、洗车店经营者置交通法规于不顾,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修车、洗车,严重影响车辆通行,甚至造成行人无路可走。祁连路、北大桥路等路边开有农机销售点、摩托车市场等,道路都被农用车辆、电动车、摩托车“盘踞”。西文化街开有很多餐厅饭店,用餐时间,餐厅饭店门口的街道上停满了机动车。在东环南路段,各种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四轮车、快递车、货车、农用车和各种改装车横七竖八,乱停乱放,特别惹眼。此外,在市长途客运中心站和南关客运站外,一些接送亲友的小汽车、伺机拉运乘客和货物的车辆停放在乘客出入口附近,时而猛然加速,时而骤然转向,令走在这里的行人精神高度紧张。在神州路,代表们看到,一位携带大包小包的市民站在路边,招呼路对面的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便横穿马路拐了过来,险些与一辆迎面而来的汽车相撞。

原因分析:规划、建设滞后是主因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先进的交通工具常常会遭遇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视察时,人大代表听得最多的就是这样带有辩证观点的抱怨。

  为此,人大代表开始摆问题,找原因。

  原因之一:道路狭窄梗阻突出

  肃州老城区有52条道路,长度只有31.1公里,每条路长度大多仅几百米,路口之间间距小,无法实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分道行驶,经常发生长距离拥堵,并呈逐步扩展趋势。

  原因之二:人车混行阻滞畅通

  城区道路未加装隔离设施,交叉路口无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等过街设施,人车混行、相互争道的现象十分严重,阻滞道路畅通。

  原因之三:停车设施严重缺乏

  老城区缺少社会车辆停放的公共停车场;大明步行街、鑫利商城、肃州市场等市中心商业集中区域停车场、泊车位规划和建设缺失;驾车购物、办事的群众就近停车车位难寻,造成城区道路违法停车突出;机动车辆大量占道停放,大大降低了车辆通行速度,增加了静态车辆管理难度。

  原因之四:公交规划不尽合理

  肃州城区运营的公交线路有25条,运营车辆150辆,设置公交站点480个。其中13条线路在鼓楼区域设站点,密度过大,缺乏中转枢纽和调头地点,造成道路堵塞;酒泉通宇运输公司、酒泉运输公司地处交通繁华地段且距交叉路口近,车辆出入严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盘旋中路、雄关路一带物流公司的大型货运车进出装卸货物影响交通秩序,加大了城市道路压力。

  原因之五:交通管控能力不足

  市区主要路口有230多个,仅有88个路口安装信号灯,29处安装电子警察,部分路口的设备年久失修已无监控功能。科技化管控覆盖面小,漏管失控的点线较多,未能形成统一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警力不足,主要依靠4名民警和56名交通协管员指挥疏导,不能适应实际管理需要。

代表建议:为改善交通拥堵“把脉”

  如何破解道路拥堵难题?人大代表、市民纷纷建言献策。

  建议1:推动“职住平衡”,化解交通拥堵

  “辨析拥堵迷局,就要站在更宏观的视野上去衡量肃州城区交通出行的总需求与各种出行方式的总供给,只有合理布局城市功能,推动‘职住平衡’,方能化解拥堵。”酒泉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魏生虎说。

  所谓“职住平衡”,即市民工作、居住、生活的地点距离较近,减少城市居民的出行次数。

  魏生虎说,上世纪90年代前,实现“职住平衡”在酒泉市并非难事:由于不少单位采取“福利分房”,市民出行次数少、距离短,占用交通资源的几率就很小。随着住房市场化之后,平衡被逐步打破,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住失衡问题愈发加剧,市民出行占用交通资源的几率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到无法承受的界限了。

  “拿肃州区来说,老城区面积只有约5.5平方公里,但集中了城区60%的就业岗位和70%的小学、幼儿园。老城区功能过度集中,新城区功能普遍单一,打破了‘职住平衡’,推高了出行需求,对交通构成巨大压力。”魏生虎说,未来,不管是建设新城、还是改造旧城,都应尽可能贯穿“职住平衡”的理念,通过城市功能分区与交通实现有效衔接、融合发展,让人们能够就近上班、上学、购物、娱乐,甚至办公和住宿都能在较近地方解决,从而缩短出行距离、减少远距离出行次数,化解拥堵。 

  建议2:在城市规划上注重交通先行

  “交通拥堵,首先是城市规划的问题。”酒泉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酒泉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主委张玉印说,“一些大中城市没有出现严重拥堵,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规划上注重交通先行。”

  他向视察组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后说,一条道路从2米拓宽到20米,依然没有告别拥堵,根源就在于城市发展缺乏规划,包括工程建设、机动车容纳能力、功能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等。事前缺乏规划,事后再解决就发现无从下手。

  张玉印认为,交通规划对于城市整体规划既有支撑作用,也有极强的引导作用。不能把城市建好后再来谋划交通解决方案,而是应将两个规划同步考虑,使交通既要支撑土地使用的设想,也要引领合理城市结构的形成,也就是通常讲的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模式。

  建议3:在道路通行能力和科学管理方面挖潜

  人大代表普遍认为,政府部门还应在道路通行能力挖潜和科学管理上做文章。

  酒泉市人大代表、肃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跃峰对于统筹完善城市交通设施有自己的看法,曾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交过交通管理方面的建议。他表示,从目前看,肃州的道路通行能力还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我曾经多次在一些路段做过调研,感觉在交通设施建设、改善现有道路、取缔占道经营、整治交通违法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张跃峰的观点得到了高发旺、王德文、石桂萍、向军等代表和其他同志的高度认同。 

  “越是老城区,就越应该高强度开发,成为城市的‘引擎’而非‘瓶颈’。”人大代表建议,政府部门要继续完善路网体系,加快道路建设,拓宽老城区大街和各支路,改造扩大主要交叉路口转弯半径,挖掘次干道、中小街道的通行潜力,建设城区外环路,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取缔违法占道经营,禁止商业门店将货物摆放在道路上销售等等。 

  建议4: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公交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被国际公认为缓解拥堵、改善环境的一剂良药。”酒泉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利民说,肃州区人口总量多、人口密度大、土地空间有限、单位时间内出行需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市民出行主要得依靠集约化、大运量的公共交通。

  “如果任由小汽车发展,多少空间都会被吃掉。”吴利民认为,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社会成本最低、综合效益较好的交通工具,它为城市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了低价格的出行选择。在多种交通工具并存的状况下,只有通过确立“公交优先”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小汽车分担率,才能根本解决交通拥堵。

  酒泉市人大代表、肃州区老干局局长赵英建议,政府财政应进一步向公共交通建设倾斜,加大在购置各类型公交车、港湾式公交站点建设、公交科学调度系统方面的投入,逐步扩大公交车服务区域范围,增加更多线路,高峰时段增加发车班次,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

  肃州区人大代表赵学葆、韩秀丽也建议,应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兴办公共交通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逐步完善促进城市公交发展的价格与价值补贴政策,真正做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建议5:多渠道建设公共停车场

  康盛花园负责人孙元春、常青茗庭负责人罗延军建议,加快推进立体停车场的建设,通过政府引导,推进多元化投资、多渠道建设、规范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建设大型立体停车场、停车大厦或地下多层停车库,扶持发展停车场产业。

  群众代表赵燕、罗延军建议,利用闲置空地补充开发修建公共停车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建设生态停车位,在不影响绿化率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停车空间。在适度增加新停车场建设的同时,应该在盘活现有停车场的合理利用上下大力气,开放小区停车设施,鼓励各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停车场资源。

  建议6: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现在已经进入了智能时代。对于酒泉的交通利用而言,建立智能交通,是投资小、见效快的有力措施,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酒泉市人大代表、肃州区裕康药业公司经理雷志军说,智能交通是治理交通拥堵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抓拍点位的增加,加大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可以改变市民的驾驶习惯,更有利于交通畅通。

  酒泉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石桂萍建议,着手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改造现有城区的陈旧信号灯、路口电子警察设施,加快交通诱导系统、道路隔离建设和交叉口交通组织、标志标线建设。

  建议7:让文明交通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提升全体交通参与人的素质,让文明交通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这是酒泉市人大代表、春晖公司董事长梁春晖在座谈会上的发言题目。

  “很惭愧地说,我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学会‘走路’。步行在路上,对交通信号灯全然不顾;开车的人随意变道不打转向灯,争道行驶;有的人甚至不知道斑马线的规则……由于不会‘走路’,我们遭受了太多的损失。”梁春晖说,“直行车辆占用右转弯车道,左转弯车辆占用直行车道,本来不堵的路也走不通。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目前,拿这些不文明交通行为没有好办法,但恰恰就是这些陋习加剧了交通拥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交通事故当中,人的因素占80%以上。交通参与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也是道路畅通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为此,肃州区人大代表任燕玲、刘建新、周晓芸建议,要加强对市民的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公德,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和交通安全意识。各单位、各街道社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日常的宣传管理中,大力倡导“依法行车,道路畅通;依法停车,规范有序;依法让行,确保安全;依法走路,珍爱生命”的理念,改善不良的交通习惯,尽量减少人为的交通拥堵。

  建议8: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交通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若有更好的方式,不一定非得依赖小汽车。”

  “交通绝不仅是简单的工程技术问题,不是修几条路就能解决的,而是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要认清它是为谁服务的。”

  “一座城市应当赋予小汽车出行的空间,但小汽车绝不等同于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

  说到底,人口聚集、城市扩张并不必然加剧交通拥堵。在代表们看来,若肃州能向“紧凑型”发展,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促进混合土地使用,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控制小汽车无序增长、减少其过度使用,提高自行车、步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比例,收紧出行需求,使出行结构趋于合理,便可大幅缓解拥堵,由此还能扩大肃州的人口容量。

  ……

  座谈中,人大代表表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需要我们在发展理念上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关注车辆的畅通”转向“关注人与物的畅通”。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将把视察中了解的情况、发现的问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总结,向市政府提交建议案,力促政府有关部门抓落实、抓整治。与此同时,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即将就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工作向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城建、公安、财政、规划等部门和市交警支队、新城区管委会负责人、肃州区政府进行专题询问,专项监督、检查。”

  就在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视察、筹备专题询问的同时,细心的人们已经发现,肃州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已经悄悄发生变化:老城区20处路口开始拓宽;100名交通劝导员正式上岗;能容纳300个停车位的市医院大型智能地下停车场开始修建;南环东西路路面已经开挖,道路改扩建所需的沙石、地砖、管道等材料正在分段集中……

  潺潺湖水浪击鼓,茫茫绿洲正春风。酒泉市肃州城区道路交通运行管理工作,将在新一轮发展中快速前行!李生亮 巴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