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谱写为民曲 联村联户铸赤诚 ——金昌市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掠影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7-26 10:02:00

  自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金昌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作为,纷纷投入到双联及精准扶贫行动中。人大代表从解决村社和农民当前最迫切、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办实事、搞帮扶为重点,积极投身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带领群众致富,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赵世俊: 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  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

  走进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大毛沟滩,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红顶白墙、错落有致、充满生机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这是金昌市人大代表、西湾村党支部书记赵世俊为全村探索的致富之路。

  以前,西湾村问题很多:出行没路、灌溉没渠,村容村貌破旧不堪、矛盾纠纷层出不穷……赵世俊明白,村上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贫穷。

  为尽快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改变贫困面貌,赵世俊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愿心声,和大家一起想办法立足实际,谋划脱贫致富思路。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后,西湾村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被列为金昌市委办、永昌县开发办等单位的联系村。赵世俊马上意识到,这是西湾村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在悉心研究政策、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立足西湾村天然草场广阔、大部分农户具有养殖基础和养殖经验这一优势,一面积极向双联单位争取资金支持,一面动员养殖户修建标准化养殖小区,走集约、高效的养殖道路。

  赵世俊耐心地宣传动员,解读扶持政策,部分养殖户打消了一旦效益不好,不仅致不了富,还要欠一屁股债的顾虑,决定跟他一起干。在赵世俊的带领和各方的支持下,总投资1900万元的新兴综合养殖示范区在西湾村大毛沟滩拔地而起,羊存栏量达到6000余只。

  可是到年底,问题出现了:养殖户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债却欠下了不少。大家开始埋怨赵世俊,有人说他是为了自己的“政绩”,把大家“忽悠”了。个别养殖户甚至打算把羊整群贱卖外出务工。

  看到这种情形,赵世俊急得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原本就清瘦的身体又瘦了几圈。老伴也跟着着急上火,尽管嘴上埋怨他放着自家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但更多的是担心他的身体。赵世俊顾不上理会老伴的担忧和养殖户的猜疑,一向不服输的他向养殖户解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规律,劝说大家一定要坚持下来,更多的是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通过外出考察、分析研究,赵世俊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除了受全国经济下行的影响,全县羊价整体下跌,养殖户遭遇“寒冬”这个外因外,内因一方面是由于养殖小区的羊大多为本地土种羊,个头小且产羔率低;另一方面是养殖户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粗放散养阶段,这是典型的“穿着新鞋走老路”。

  针对养殖品种不优的问题,赵世俊最终选定与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湖羊养殖基地;针对养殖技术不精的问题,他积极协调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肉羊产业专家院”。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养殖小区经济效益持续提高。

  在发展规模养殖前,贫困户张生辉一家仅靠8亩薄田维持生计,两个孩子要上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帮助张生辉一家摆脱困境,赵世俊不顾家人反对,借给他基础母羊,还帮他贷款修建养殖小区。仅仅一年,张生辉的养殖小区羊存栏量达到200多只,年底净收入2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火了起来。张生辉由衷地感叹:“以前就是在地里找饭吃,现在不一样了,在赵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的湖羊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周边大的养殖基地都来我们这里取经,我们的信心也更足了……”在综合养殖小区的示范带动下,其他养殖户先后加入到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队伍中,肉羊舍饲养殖逐渐成为西湾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养殖业发展逐渐走上了正轨,村民的日子有了好转,但赵世俊知道,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要想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更好、心里更踏实,还得在土地上下功夫。

  与其他村土地纷纷流转相反,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西湾村土地流转始终无人问津。为此,赵世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基本农田整理、千亿斤粮食增产、膜下滴灌高效节水等项目,实现了“田成方、路通畅、渠配套、林成网”的标准化耕作模式。紧接着,他引导村内种植大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土地全部流转,种植结构逐步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他还引导合作社、专业大户,借助“中国美丽田园”金字招牌,与周边村社联合打造最美“油菜花海”旅游风景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西湾村五社的赵世清便是土地流转的受益者。在赵世俊的鼓励引导下,赵世清流转了村里800多亩土地。一年下来,赵世清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钱包鼓了,也为其他流转大户带了好头。

  在赵世俊的带领下,西湾村贫困面貌有了显著变化,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站在决胜全面小康新的历史起点上,赵世俊踌躇满志,他深知,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坎坷不平。他坚信:只要一心一意地为群众办好事、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西湾村与市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会遥远。

  张学龙: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人大代表,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不轻、身上责任不小,时常提醒自己要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为民勤办实事,忠实履行人大代表的庄严使命。他,就是永昌县城关镇大坝村党总支书记、连续两届当选金昌市人大代表的张学龙。

  大坝村有多年种植蔬菜的传统,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优势。2003年,以张学龙为首的村社干部带头示范,在两个社连片种植西芹300亩,亩产值达到2600元,经济效益明显。之后,张学龙始终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村上的支柱产业,精心谋划、合理布局、常抓不懈,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了适合城郊的“一季两茬复种”、“育苗移栽提前栽培”等蔬菜种植模式,被全县种植大户广泛采用。2015年,大坝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6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00元,其中蔬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为进一步拓宽蔬菜运销渠道,有效解决蔬菜上市高峰销售难问题,张学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己任,积极与省内外知名蔬菜营销企业沟通联系,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甘肃和鑫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了一座5万吨的蔬菜恒温库。同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模式,通过和鑫源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动,积极鼓励农户参与,着力发展订单农业,不断壮大高原无公害露地蔬菜产业,实现了当地蔬菜种植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4000元的目标。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张学龙着眼于带动帮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充分吸纳当地农户参与蔬菜初加工、包装,并组织贫困户与企业实施“企业+金融机构+农户”扶贫,农户贷款入股企业,企业按8%、9%、9%三年分红农户,三年人均年受益2200元,有效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引导全村走出了一条企业带动、农户支持的蔬菜产业发展之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学龙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将心与群众贴在一起,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建言献策,维护群众利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张学龙按时参加人大各种会议,积极宣传和带头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视察评议活动和执法检查活动。5年来,他主动联系走访选民60户,联系人数不少于200人,收集整理了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意见12条。他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农户解决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倡导防重于治的原则,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病周期,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预警,超前预防,有效控制和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张学龙辛勤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认可和肯定,更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和赞誉。他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奖励,被省科技局、团省委评为“青年星火带头人”,被中共金昌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土地流转先进个人”、“发展农村经济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张向华: 用实际行动造福群众  赢得民心

  今年52岁的张向华是金川区双湾镇天生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金川区第七届人大代表。身为人大代表,他深谙自己的职责和肩上的重任:要当好人大代表,就要始终把“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自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张向华积极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响应全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的倡议,展现了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甘于奉献、带领群众致富的风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天生炕村如何发展是张向华心中永恒的主题。为了实现群众心中共同的宏伟蓝图,张向华认真分析和把握了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金武经济一体化区域战略实施的良好机遇和金阿铁路、金昌支线飞机场建成所带来的潜在需求,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赶超先进、推进升级的重要平台,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了《金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布局发展生态林果、规模养殖、设施农业、收购加工、高标准农田、现代农林科技等六个功能区,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明显、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群。2010年以来,共完成园区建设投资96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农作物生产为基础、养殖业为龙头、加工业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衡量一个村是否进步,关键要看经济是否得到发展。面对全省开展双联行动的良好契机,张向华带领全村干部在市、区、镇跑项目,通过村集体出土地、农户出资金的方式,吸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在示范区投资建厂,全村建成食葵、红辣椒、玉米、瓜果等“六个千亩产业基地”,新建膜下滴灌节水工程1120亩,带动发展养殖场5家、养殖小区2个,甜玉米加工、玉米秸秆饲料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营销大户15户,组建红辣椒、食葵、玉米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通过政策激励、资金引导、地企共建等方式,完善了“种植、加工、养殖、还田”等产业链条,形成了“养殖区—有机肥—高标准农田—秸秆—饲料加工厂—养殖区”的现代农业循环模式,实现了区域内大循环、产业内中循环、企业内小循环目标,培育和带动了通村公路经济带的蓬勃发展。同时,“园区+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营模式,达到了产销一体化,可带动季节性用工12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700多万元,全村年均收入高于周边其他各村。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张向华对文明新村建设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系列文明新村建设规划,制定各类措施,定期对各村民小组、群众进行道德评议。加强村民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道德素质和集体观念。针对土地集中流转出现的问题,张向华多次召开干部群众会议,分组包片,带领村干部到农户家做工作,讲解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权流转等政策性问题,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一个个项目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实施,一件件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虽然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豪言壮语,但张向华用自己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行动造福群众、赢得了民心。

  姚吉文: 为百姓谋利益  为群众造福祉

  在村民心中,他是营盘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土地集约化经营带头人;他是发展农村经济、规划建设新农村、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他,就是金川区人大代表、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吉文。

  “我是一名普通村干部,原以为这次活动仅限于机关干部,没我们的事。金川区人大常委会下发了意见,我才知道,原来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大有用武之地。我是农民出身,也干了些事业,挣了点钱,咱不能忘了困难群众。这些年来,我每年都给我们村的困难户一定的资助,现在区人大常委会号召了,我第一个响应。今年,我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多联系上几户困难家庭,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生活。”这是姚吉文在营盘村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座谈会上的质朴感言。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姚吉文积极带领群众发展露地鲜食葡萄和蔬菜,跟踪做好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现全村累计发展露地鲜食葡萄1600亩,连片新建日光温室56座,打造了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园区。营盘村生产的“金娃娃”红提葡萄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广受市场欢迎,并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

  在姚吉文养殖肉羊的示范带动和技术指导下,营盘村150户农户修建了高标准暖棚羊舍300间,使该村肉羊养殖数量由原来的2000只增加到5000只,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周围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2010年,姚吉文又紧紧抓住全区支持发展肉牛养殖的好政策,积极动员群众,帮助部分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开始了规模肉牛养殖。村民刘尚东、王多荣新建肉牛养殖场各1处,存栏达1100头。通过大户带动农户散养,积极推动全村畜牧业向专业化、高效化、良种化发展,为农户增收奠定了基础。如今的营盘村,已初步形成了以露地鲜食葡萄、美国红辣椒、洋葱为主的种植产业和能繁母牛、肉牛、肉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形成了多种产业格局并存、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2年,结合双联行动这一有利契机,姚吉文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利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势,在金川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暨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区修建日光温室56座、暖棚圈10座、高标准农田600亩,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新发展鲜食葡萄800亩,建设小型果蔬恒温库20座,初步建成占地面积800亩的现代循环农业实验区。目前,各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最终将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和农业循环园区,为全镇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

  为百姓谋利益,为群众造福祉,这是姚吉文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真实写照。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担当了致富领头雁的重任,但姚吉文心里明白,营盘村就是自己的一个大家庭,要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睦、富裕、文明,更快实现小康目标,自己脚下还有一条条新的起跑线,还有一个个新目标,等待他继续努力拼搏,真抓实干,践行人大代表“为民代言、为民解困、为民富民”的承诺。贾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