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人民碧水蓝天 解群众心肺之患 安定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7-29 09:48:24
本报讯 (通讯员 马占忠 康立晖)2016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将专题询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并从确定议题、制订方案、组织调研、加强协调、规范程序、建议转办等环节,精心谋划,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科学确定议题
开展好专题询问,首先要选准、选好询问议题。年初制定工作要点时,安定区人大常委会把“事关全局和工作大局、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议题选择的基本标准,要求首次询问既要在议题选择上突出难点、热点,又要避免议题选择过大、过窄,偏离实际。要坚持实效第一,确保专题询问取得预期效果。在征求基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时,大家普遍认为,大气污染是心肺之患,近年来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措施,予以解决。因此,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首次专题询问议题。
认真制订方案
为使专题询问有章可循,安定区人大常委会首先完善制度,审议通过了《定西市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暂行办法》。依照询问办法,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制订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和专题询问工作宣传计划,从指导思想、询问内容、询问主体、程序步骤及责任分工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方案报请区委同意后,下发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工作启动后,宣传部门全程跟进,多角度开展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广泛关注,为询问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精心组织调研
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调研组组建后,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监督法、环保法、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和省、市、区各级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强化知识储备。调研组先后深入多个乡镇及街道社区,针对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养殖、燃煤锅炉、建筑工地、厂矿企业、河道治理、餐饮服务等方面,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集中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安定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多次会商分析,反复探究,梳理出诸多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且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询问时心里有数、理由充分、论据确凿。
注重沟通协调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一开始,就注重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询问工作进度,划分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召开预备会和协调会,加强与“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明确询问的目的意义、参加人员、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骤,统一应询人员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确保专题询问有深度、有力度、见成效。
规范程序规则
专题询问主要分两个环节:一是举行常委会会议,审议政府专题工作报告;二是结合常委会审议情况,召开专题询问会议。专题询问会议由常委会主任主持,采取一问一答方式进行。询问会上,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名基层人大代表围绕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和渣土清运、烟花爆竹燃放、成品油质量监管、餐饮油烟排放、秸秆综合利用、燃煤小锅炉污染等方面的情况依次询问,3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进行了追问。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环保、住建、工信、商务、食药、水务、执法、公安、农业、畜牧等11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现场应询。问答双方直面问题、深入互动,既有让人“红脸出汗”的尖锐和直白,又有理解支持的沟通与交流。
强化建议办理
询问结束后,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和询问中大家所提的建议和意见汇总梳理,以常委会会议文件形式转交区政府研究办理,要求政府对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视整改工作进展适时进行跟踪监督。询问会议由区电视台全程录像,向社会公开播放。询问会议上,政府分管领导代表政府表态发言,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意见逐一积极回应,作出承诺。并要求相关部门立即研究办理,在年底前,向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
科学确定议题
开展好专题询问,首先要选准、选好询问议题。年初制定工作要点时,安定区人大常委会把“事关全局和工作大局、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议题选择的基本标准,要求首次询问既要在议题选择上突出难点、热点,又要避免议题选择过大、过窄,偏离实际。要坚持实效第一,确保专题询问取得预期效果。在征求基层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时,大家普遍认为,大气污染是心肺之患,近年来备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措施,予以解决。因此,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首次专题询问议题。
认真制订方案
为使专题询问有章可循,安定区人大常委会首先完善制度,审议通过了《定西市安定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询问和质询暂行办法》。依照询问办法,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制订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和专题询问工作宣传计划,从指导思想、询问内容、询问主体、程序步骤及责任分工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方案报请区委同意后,下发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工作启动后,宣传部门全程跟进,多角度开展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广泛关注,为询问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精心组织调研
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调研组组建后,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监督法、环保法、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国家和省、市、区各级政府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措施,强化知识储备。调研组先后深入多个乡镇及街道社区,针对农村环境整治、畜禽养殖、燃煤锅炉、建筑工地、厂矿企业、河道治理、餐饮服务等方面,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集中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安定区大气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多次会商分析,反复探究,梳理出诸多社会关注、百姓关心且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了询问时心里有数、理由充分、论据确凿。
注重沟通协调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一开始,就注重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询问工作进度,划分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召开预备会和协调会,加强与“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明确询问的目的意义、参加人员、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骤,统一应询人员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确保专题询问有深度、有力度、见成效。
规范程序规则
专题询问主要分两个环节:一是举行常委会会议,审议政府专题工作报告;二是结合常委会审议情况,召开专题询问会议。专题询问会议由常委会主任主持,采取一问一答方式进行。询问会上,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名基层人大代表围绕工业企业废气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和渣土清运、烟花爆竹燃放、成品油质量监管、餐饮油烟排放、秸秆综合利用、燃煤小锅炉污染等方面的情况依次询问,3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进行了追问。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区环保、住建、工信、商务、食药、水务、执法、公安、农业、畜牧等11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现场应询。问答双方直面问题、深入互动,既有让人“红脸出汗”的尖锐和直白,又有理解支持的沟通与交流。
强化建议办理
询问结束后,安定区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和询问中大家所提的建议和意见汇总梳理,以常委会会议文件形式转交区政府研究办理,要求政府对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视整改工作进展适时进行跟踪监督。询问会议由区电视台全程录像,向社会公开播放。询问会议上,政府分管领导代表政府表态发言,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的意见逐一积极回应,作出承诺。并要求相关部门立即研究办理,在年底前,向安定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