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民有所求 我有所为 武山:对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调查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7-29 09:49:51
本报讯 (通讯员 龙建翔 孙恒 周彦武)“今年新农合缴费又涨了,对于广大山区群众来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由于筹资标准不固定,形成了‘一年一收费,年年忙动员’的尴尬被动局面。”
“报销理赔程序与运作方式不规范,理赔程序繁琐,让群众劳时费工。”
“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情况的发生。”
“不少人认为年终合作医疗卡上余额会‘清零’,导致群众在‘清零’日期前消费不必要的药品,造成新农合基金的浪费。”
……
在今年初召开的甘肃省武山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农合再次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精心确定议题,把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农合作为监督重点
近年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监督民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据悉,自2005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武山县有效改变了过去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农民看病有了政策性保障,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确定年度监督工作要点时,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涉及全县农民看病问题的新农合工作列入监督计划,并要求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指出,新农合是中央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而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群众关注度高。今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继续把新农合运行实施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支持促进政府工作,让这一惠民政策惠及全县更多的农民群众。
扎实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全县新农合运行情况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4个乡镇的5个村及部分医疗机构,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查阅有关资料和听取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平安保险公司专题汇报等方式,重点从基金运行、报销政策、服务水平、制度建设、群众意见等方面对新农合工作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县新农合运行情况。
“定点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卫技人才匮乏,群众就医舍近求远,到条件更好的卫生院或大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负担。”
“一部分群众认为,新农合让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报销程序繁琐、运行不规范等很有意见。”
“近两年开展的大病保险有些群众还不知道,保险公司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考虑到我们是贫困县,建议降低农民个人筹资缴费标准或者稳定现有标准。同时,将门诊统筹费用年终不需统筹‘清零’接转下年继续使用。”
……
座谈会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新农合制度运行积极建言,共同协商解决新农合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认真审议汇报,为新农合运行中的问题“把脉开方”
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的基础上,7月6日,武山县召开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会议肯定了全县新农合运行取得的成绩。针对运行中存在的个人缴费标准超出贫困地区群众心理承受能力、报账手续复杂、补偿比例偏低、大病保险报销不及时、定点医院监管不经常、农民参合资金难收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了解新农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加深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参合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补偿方案。调整完善好新农合的补偿政策,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使更多的农民感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际利益,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要简化就诊和补偿程序。全面落实县内各定点医院垫付医药费用“先看病、后付费”和“即时结报”的补偿模式,加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信息共享,为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提供便利。要切实加强对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和拨付程序,严格基金封闭运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重点落实好费用补偿情况的村级公示制度,畅通农民投诉、监督、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武山县卫生局、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及医疗机构负责人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加快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的良好局面,加快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
“报销理赔程序与运作方式不规范,理赔程序繁琐,让群众劳时费工。”
“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情况的发生。”
“不少人认为年终合作医疗卡上余额会‘清零’,导致群众在‘清零’日期前消费不必要的药品,造成新农合基金的浪费。”
……
在今年初召开的甘肃省武山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农合再次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精心确定议题,把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新农合作为监督重点
近年来,武山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新农合工作,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监督民生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据悉,自2005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武山县有效改变了过去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农民看病有了政策性保障,经济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确定年度监督工作要点时,武山县人大常委会把涉及全县农民看病问题的新农合工作列入监督计划,并要求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指出,新农合是中央为解决农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而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群众关注度高。今年,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继续把新农合运行实施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支持促进政府工作,让这一惠民政策惠及全县更多的农民群众。
扎实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全县新农合运行情况
武山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4个乡镇的5个村及部分医疗机构,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查阅有关资料和听取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平安保险公司专题汇报等方式,重点从基金运行、报销政策、服务水平、制度建设、群众意见等方面对新农合工作进行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县新农合运行情况。
“定点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卫技人才匮乏,群众就医舍近求远,到条件更好的卫生院或大医院就诊,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负担。”
“一部分群众认为,新农合让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报销程序繁琐、运行不规范等很有意见。”
“近两年开展的大病保险有些群众还不知道,保险公司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考虑到我们是贫困县,建议降低农民个人筹资缴费标准或者稳定现有标准。同时,将门诊统筹费用年终不需统筹‘清零’接转下年继续使用。”
……
座谈会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为新农合制度运行积极建言,共同协商解决新农合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认真审议汇报,为新农合运行中的问题“把脉开方”
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新农合运行情况的基础上,7月6日,武山县召开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关于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会议肯定了全县新农合运行取得的成绩。针对运行中存在的个人缴费标准超出贫困地区群众心理承受能力、报账手续复杂、补偿比例偏低、大病保险报销不及时、定点医院监管不经常、农民参合资金难收取、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农民群众了解新农合的相关政策措施,加深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群众参合的积极性。要不断完善补偿方案。调整完善好新农合的补偿政策,不断扩大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提高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使更多的农民感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实际利益,增强新农合的吸引力。要简化就诊和补偿程序。全面落实县内各定点医院垫付医药费用“先看病、后付费”和“即时结报”的补偿模式,加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信息共享,为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提供便利。要切实加强对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和拨付程序,严格基金封闭运行,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重点落实好费用补偿情况的村级公示制度,畅通农民投诉、监督、举报渠道,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武山县卫生局、县新农合管理中心及医疗机构负责人一致表示,将认真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加快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真正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的良好局面,加快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