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乡镇人大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不“软”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09-06 11:20:22

  本报讯 (通讯员  李周彦)近年来,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着力规范乡镇人大工作机制,不断加强乡镇人大建设,切实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重视乡镇人大队伍建设

  近年来,为不断加强乡镇人大队伍建设,静宁县将具有人大工作经历的优秀年轻人大主席转任乡镇党政正职,将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大主席调进城区单位妥善安置。同时,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对乡镇人大主席和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培训,每年都要举办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各乡镇人大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掌握人大工作的程序和规范,熟悉人大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参照县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制度,各乡镇人大制订了专门的工作、学习、议事制度和人大主席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乡镇人大工作规范化水平。

  加强对乡镇人大的联系指导

  每年,静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都要带领办公室、代工委负责人,深入全县2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代表、查看资料等方式,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检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普遍联系代表的基础上,常委会领导每人重点联系3至5名县人大代表,通过视察和调研、个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联系活动,介绍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征询代表的意见及要求,适时解决代表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保障人大代表扎实开展各类活动

  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多次组织各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负责人和人大工作人员赴兄弟县市学习“人大代表之家”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并举办专题培训班,完善已建成的“人大代表之家”。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级代表进“家”开展活动,为代表学习议事和更好地联系群众搭建有效平台。县人大常委会提出,各乡镇要按照“人大代表之家”规范化建设要求,遵循“规范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原则,努力做到“家”的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不“软”,地方特色突出,开展活动有新意。

  支持乡镇人大逐步完善服务保障设施

  目前,静宁县24个乡镇均按照“六有”(有专人、房子、标牌、印章、设备、制度)要求设立了专门的人大办公室;按照“九有”(有场所、有标牌、有制度、有人员、有公示、有信箱、有书刊、有记载、有经费)标准,建成“人大代表之家”94个,其中乡级25个、村级69个;把人大代表培训经费和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专款专用,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增加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为代表开展活动提供各项必要的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