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古:依法履行职权 主动服务发展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11-14 08:05:44
本报讯 (通讯员 常学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5年来,在省、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推动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向前发展。
坚持把服从和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作为主要任务,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主动服务经济运行。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监督法、新预算法的要求,采取提前介入计划预算初审、强化审计监督等方式,重点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审计问题整改、年度财政收支决算、财政预算执行等专项报告,支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上项目,保障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邀请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红古区税收工作,争取到兰州市财政局对红古区税收增量返还5000万元,实现了财税分享体制比照“三县”执行,在体制建设方面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依法决定重大事项。针对重大事项范围不够明确、程序不够规范、责任追究缺乏依据等问题,红古区人大常委会参照《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对重大事项范围进行界定,对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进行规范,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追究依据。5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73项,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工程、川海大桥建设、窑街沉陷区治理、预防职务犯罪等各个方面,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切实助推项目建设。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区委“3341”项目工程、项目指挥部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先后10多次组织代表视察经济区红古园区、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海窑隧道等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窑街地区经济转型、园区发展等方面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区委的高度肯定,确保了人大调研成果的有效落实。同时,多次组织代表调研“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主动参与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工作,促成了一批大项目落户红古。
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法律准则,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最大限度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采取重点检查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反馈意见与跟踪整改相结合的办法,对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调研。5年来,先后对价格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11部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和指出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1个,提出改进建议50条,并及时转交区人民政府进行整改落实。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为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在红古区乃至在全省市的正确实施。
最大程度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红古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20多项具体要求。同时,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判,视察区法院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刑事审判和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情况,以及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落实民事与行政案件监督等专项工作情况,督促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全区社会秩序稳定。
最大范围审查规范性文件。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共审查和备案《红古区政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红古区经济转型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43件,从源头上确保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覆盖和规范化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
通过监督社会关注的事项维护民利。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和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在督办关于稳定农贸市场价格的建议时,积极督促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在全区建成了多家肉类、蔬菜直销店,有效惠及了城乡群众;在督办关于海石湾城区、平安镇供水问题的建议时,督促区政府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积极实施饮用水工程,全面解决了海石湾城区与平安镇11个行政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全区供水设施改扩建步伐。集中视察学前教育工作,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为民兴办实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通过督办信访反映的难题化解民忧。制定落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定期接访和信访问题交办、督办制度,积极开展“带案下访解民忧”活动,通过接待来信来访、深入解释法律政策、严格督办涉法涉诉案件,切实化解了一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5年来,共受理个人来信来访116件,群访19批616人次,办理省市人大常委会转办信件7件,为维护全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规范人事任命和依法选举广纳民意。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人事任免程序,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向宪法宣誓制度。5年来,累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90人次,提出16名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依法选举产生区十八届人大代表144名、新一届镇人大代表205名;指导4个镇召开了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镇人大、镇政府班子成员共23名,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还不断通过跟踪督查、专题询问等方式,督促任命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人大任命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不断完善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和支持代表依法履职
重视代表培训提能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制定代表活动安排意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等方式,轮番对全区3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和“一府两院”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同时,组织代表赴平凉等人大工作先进县区观摩学习,拓宽代表视野,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拓宽履职渠道增动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落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走访代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代表参与“三查(察)”等制度和每年6月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知情知政、议政督政的激情和活力。5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共走访代表697人次,征求代表意见建议120件,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8人次,组织代表参与“三查(察)”活动463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
规范“家”“站”建设添活力。在红古区委的高度重视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足额拨付“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经费,逐年提高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为便于代表开展活动和确保活动效果,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要求各“家”“站”每月开展1天“选民接待日”活动。全区“家”“站”工作人员累计接待选民2754人次,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2000多条。红古区“家”“站”样板化建设初见成效,其建设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
开展精准帮扶见效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双联“六项任务”和“围绕目标帮扶、根据需求帮扶、发挥专长帮扶、结合履职帮扶”的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思路,组织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帮扶解困活动和“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协调落实小额贷款等扶持资金570万元;实施王家口村提灌工程、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公益事业等帮扶项目40余项;联系劳务输出210人。5年来,红古区各级人大代表共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560万元,开展政策法规宣传120场次,入户义诊20多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316件,修建改造道路23公里,化解矛盾纠纷170多起,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先进性,扩大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影响力。
坚持把服从和服务全区发展大局作为主要任务,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主动服务经济运行。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监督法、新预算法的要求,采取提前介入计划预算初审、强化审计监督等方式,重点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审计问题整改、年度财政收支决算、财政预算执行等专项报告,支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上项目,保障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2015年,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邀请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红古区税收工作,争取到兰州市财政局对红古区税收增量返还5000万元,实现了财税分享体制比照“三县”执行,在体制建设方面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依法决定重大事项。针对重大事项范围不够明确、程序不够规范、责任追究缺乏依据等问题,红古区人大常委会参照《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对重大事项范围进行界定,对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程序进行规范,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追究依据。5年来,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73项,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工程、川海大桥建设、窑街沉陷区治理、预防职务犯罪等各个方面,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切实助推项目建设。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区委“3341”项目工程、项目指挥部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先后10多次组织代表视察经济区红古园区、连海开发区红古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海窑隧道等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窑街地区经济转型、园区发展等方面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区委的高度肯定,确保了人大调研成果的有效落实。同时,多次组织代表调研“十二五”规划实施和“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主动参与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工作,促成了一批大项目落户红古。
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恪守法律准则,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最大限度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采取重点检查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反馈意见与跟踪整改相结合的办法,对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和调研。5年来,先后对价格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等11部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和指出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41个,提出改进建议50条,并及时转交区人民政府进行整改落实。配合上级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等10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为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在红古区乃至在全省市的正确实施。
最大程度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红古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六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区规划完成情况的报告和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20多项具体要求。同时,组织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判,视察区法院办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刑事审判和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情况,以及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落实民事与行政案件监督等专项工作情况,督促司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障全区社会秩序稳定。
最大范围审查规范性文件。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共审查和备案《红古区政府质量奖评选管理办法》《红古区经济转型贴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43件,从源头上确保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全覆盖和规范化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
通过监督社会关注的事项维护民利。5年来,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和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在督办关于稳定农贸市场价格的建议时,积极督促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作用,在全区建成了多家肉类、蔬菜直销店,有效惠及了城乡群众;在督办关于海石湾城区、平安镇供水问题的建议时,督促区政府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积极实施饮用水工程,全面解决了海石湾城区与平安镇11个行政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全区供水设施改扩建步伐。集中视察学前教育工作,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为民兴办实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等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通过督办信访反映的难题化解民忧。制定落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定期接访和信访问题交办、督办制度,积极开展“带案下访解民忧”活动,通过接待来信来访、深入解释法律政策、严格督办涉法涉诉案件,切实化解了一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5年来,共受理个人来信来访116件,群访19批616人次,办理省市人大常委会转办信件7件,为维护全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规范人事任命和依法选举广纳民意。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进一步规范人事任免程序,实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向宪法宣誓制度。5年来,累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90人次,提出16名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候选人推荐名单,依法选举产生区十八届人大代表144名、新一届镇人大代表205名;指导4个镇召开了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镇人大、镇政府班子成员共23名,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区人大常委会还不断通过跟踪督查、专题询问等方式,督促任命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人大任命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不断完善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和支持代表依法履职
重视代表培训提能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每年制定代表活动安排意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参加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培训等方式,轮番对全区3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和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和“一府两院”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同时,组织代表赴平凉等人大工作先进县区观摩学习,拓宽代表视野,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
拓宽履职渠道增动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落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走访代表、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代表参与“三查(察)”等制度和每年6月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知情知政、议政督政的激情和活力。5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共走访代表697人次,征求代表意见建议120件,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8人次,组织代表参与“三查(察)”活动463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
规范“家”“站”建设添活力。在红古区委的高度重视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足额拨付“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经费,逐年提高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为便于代表开展活动和确保活动效果,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要求各“家”“站”每月开展1天“选民接待日”活动。全区“家”“站”工作人员累计接待选民2754人次,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2000多条。红古区“家”“站”样板化建设初见成效,其建设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
开展精准帮扶见效力。红古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双联“六项任务”和“围绕目标帮扶、根据需求帮扶、发挥专长帮扶、结合履职帮扶”的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思路,组织开展了“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务”帮扶解困活动和“大走访、回头看”活动;协调落实小额贷款等扶持资金570万元;实施王家口村提灌工程、村级办公阵地建设、公益事业等帮扶项目40余项;联系劳务输出210人。5年来,红古区各级人大代表共协调落实项目资金1560万元,开展政策法规宣传120场次,入户义诊20多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316件,修建改造道路23公里,化解矛盾纠纷170多起,有效发挥了人大代表的先进性,扩大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