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西:“四个强化”深化拓展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6-12-06 10:37:33
甘肃省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牢牢扭住精准扶贫这一主攻方向,把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贯彻落实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谋划推进,突出“四个强化”,推动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呈现新态势、取得新进展。
强化工作措施,深化拓展双联助推脱贫攻坚工程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结合试点工作,修订了《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办法》,制定了《陇西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对代表走访选民和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接待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等具体事宜进行规范;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各级人大代表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任务进行分解安排,靠实了代表联村联户责任。2016年以来,在全县1259名各级人大代表已联系126个贫困村1129户贫困户的基础上,新增联系村1个、贫困户10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代表联系全覆盖。同时,县乡人大领导带头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联系村组农户,逐村逐户进行走访联系、调查摸底,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等方面,指导和帮助联系村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部分代表为联系村争取项目资金79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个;协调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7.8公里;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建成核桃基地600亩,培育了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切实促进了贫困村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代表优势开展精准帮扶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分类指导,以政策宣传、富民引领、破解难题、文化智民、倾心公益、维稳安民“六项行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行业特点,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党政干部职工代表积极为所联系的贫困村引进项目和资金,创新发展路子,引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畜牧养殖、菌菜林果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组织非公经济代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主动联系一定数量的贫困村和特困户,为联系村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岗位和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帮扶。组织科教文卫界代表主动为群众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开展智力帮扶、文化帮扶和健康帮扶等工作。2016年,共组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20场次。组织普通代表在活动中认真履行政策宣传员、民意反映员、发展促进员、情绪疏导员、强基固本协作员和典型推广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六带头”作用,以自身优势帮助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
强化载体创新,有效利用代表平台提升活动质量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与代表小组活动、促进代表履职等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活动质量。各乡镇人大把双联行动列入“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建“家”与双联行动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围绕“三带头、六个一”(即带头劳动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做好群众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走访一次选民、反映一条群众意见、提一条意见建议、参加一次代表视察、帮助一户贫困群众)开展活动,新建“人大代表工作室”4个,“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总数达到77个。在“家”和“室”全部建立了代表与联系村户结对联系卡及统计台账,详细记录代表开展帮扶和带头履职、带头办实事等情况。把双联行动纳入“人大代表之家”活动计划,同代表在“家”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渠道,丰富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形式,凸显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功能效用。
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体代表投身活动热潮
陇西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特点,找准自身优势与帮扶工作的结合点,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了陈耀祥、信亚涛等一批先进典型,在代表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传导效应。省、市人大代表陈耀祥积极投身双联行动,以两大实体公司为载体,通过企业带动帮扶,推动全县中药材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高度推进,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加收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市、县人大代表信亚涛积极响应号召,围绕解决贫困户上学、看病、吃水、住房、养老等问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循环发展模式为抓手,以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在联系村投资340多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栽植核桃苗7.6万株,建成了千亩优质核桃基地;新建养殖暖棚3座,扶持规模养殖户37户,帮助解决群众急事、难事86件;出资拓宽、整修村社道路12公里;协助培训农民120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17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2万元。李斌
强化工作措施,深化拓展双联助推脱贫攻坚工程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结合试点工作,修订了《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联系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办法》,制定了《陇西县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对代表走访选民和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接待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等具体事宜进行规范;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各级人大代表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任务进行分解安排,靠实了代表联村联户责任。2016年以来,在全县1259名各级人大代表已联系126个贫困村1129户贫困户的基础上,新增联系村1个、贫困户10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代表联系全覆盖。同时,县乡人大领导带头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联系村组农户,逐村逐户进行走访联系、调查摸底,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特色富民产业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等方面,指导和帮助联系村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部分代表为联系村争取项目资金79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个;协调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7.8公里;协调项目资金30万元建成核桃基地600亩,培育了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切实促进了贫困村精准扶贫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发挥代表优势开展精准帮扶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分类指导,以政策宣传、富民引领、破解难题、文化智民、倾心公益、维稳安民“六项行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行业特点,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党政干部职工代表积极为所联系的贫困村引进项目和资金,创新发展路子,引导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扶持发展畜牧养殖、菌菜林果等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组织非公经济代表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主动联系一定数量的贫困村和特困户,为联系村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岗位和扶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帮扶。组织科教文卫界代表主动为群众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开展智力帮扶、文化帮扶和健康帮扶等工作。2016年,共组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义诊等活动20场次。组织普通代表在活动中认真履行政策宣传员、民意反映员、发展促进员、情绪疏导员、强基固本协作员和典型推广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六带头”作用,以自身优势帮助身边的贫困群众脱贫。
强化载体创新,有效利用代表平台提升活动质量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将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与代表小组活动、促进代表履职等结合起来,有效提升活动质量。各乡镇人大把双联行动列入“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建“家”与双联行动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围绕“三带头、六个一”(即带头劳动致富、带头扶贫帮困、带头做好群众工作;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走访一次选民、反映一条群众意见、提一条意见建议、参加一次代表视察、帮助一户贫困群众)开展活动,新建“人大代表工作室”4个,“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室”总数达到77个。在“家”和“室”全部建立了代表与联系村户结对联系卡及统计台账,详细记录代表开展帮扶和带头履职、带头办实事等情况。把双联行动纳入“人大代表之家”活动计划,同代表在“家”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渠道,丰富了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形式,凸显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功能效用。
强化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体代表投身活动热潮
陇西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岗位特点,找准自身优势与帮扶工作的结合点,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了陈耀祥、信亚涛等一批先进典型,在代表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传导效应。省、市人大代表陈耀祥积极投身双联行动,以两大实体公司为载体,通过企业带动帮扶,推动全县中药材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高度推进,促进贫困户在参与中增加收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市、县人大代表信亚涛积极响应号召,围绕解决贫困户上学、看病、吃水、住房、养老等问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循环发展模式为抓手,以发展核桃等经济林果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在联系村投资340多万元,流转土地1200亩,栽植核桃苗7.6万株,建成了千亩优质核桃基地;新建养殖暖棚3座,扶持规模养殖户37户,帮助解决群众急事、难事86件;出资拓宽、整修村社道路12公里;协助培训农民120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17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2万元。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