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视察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4-11 09:43:38

  本报讯 (通讯员 赵继伟)近日,甘肃省陇南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协调新发展理念和市委“433”发展战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组织开展了全市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情况专题视察,全面掌握情况,并在视察工作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对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工作进行询问或质询。通过督效问责,强化监督,有力助推全市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工作。
 
  地处长江上游的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生态植被良好,矿产资源富集。全市现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产34种、矿产地445处,尤以我国第二大矿体西成铅锌矿带和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阳山金矿为最。经多年开发,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政策引导下粗放开发和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陇南市的矿产资源在给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伴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2015年11月23日,西和县陇星锑业公司崖湾山青尾矿库二号溢流井拱板破损致使尾砂溢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社会各方面密切关注。陇南市在全力处置这一突发环境事件的同时,对全市境内矿山环境和尾矿库安全工作进行了拉网式隐患排查与综合整顿治理。此次专题视察中,陇南市人大常委会将督效问责有机融入视察工作全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视察工作把中央环保督察组和西北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省市政府约谈交办意见整改情况及“双查双整”涉及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进展情况等系列问题,作为视察的重要内容,同时提出了200余条具体意见建议。
 
  专家“把脉会诊”。视察组邀请了6名地质灾害和尾矿库安全监测、环保专家,同26名省市人大代表、人大环资委和国土资源、环保、安监等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开展视察工作。每到一处矿山和尾矿库,都从专业角度客观准确地指出存在的缺陷及隐患,进行隐患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明查与暗访有机结合。在各县视察中,视察组分为明查组和暗访组,两组同时开展工作。明查组按既定方案现场察看,暗访组到问题多的地方随机抽查,上矿山、进车间、下矿井,走访基层干部群众,听取不同声音。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增强本次视察及后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通过《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和陇南人大网站、陇南人大微信平台等媒体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征集对全市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强化问题交办整改。视察现场,各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按照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组的意见建议,当场对厂矿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整改安排。视察组将整理出的问题清单转交市政府整改办理。同时,要求各县人大常委会加强发现问题的监督落实,共同督促解决问题。
 
  落实工作责任。视察工作不止于现场察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还深入国土资源、环保、安监等职能部门和乡镇及站所察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职能部门履行行业监管责任情况、乡镇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情况。工作中不仅看表态看行动,更看效果,对工作的不足和差距当场指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要求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深刻汲取教训,树立忧患意识,靠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严格执法、加强监管、重拳治乱、铁腕治污,狠抓隐患排查,强化整改治理,形成长效机制,努力适应新时期国家对安全和环保工作新常态的要求,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