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把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纪实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9-20 09:26:14

  为全面推进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让南北塬上的农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今年初,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把视察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列入2017年人大工作要点,并于3月份组成视察组,对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视察。
 
  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视察前,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对视察组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减少了人大代表视察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为提高视察的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在4月1日召开的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区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和视察报告,对政府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并围绕规划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严肃、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后期监管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从加强宣传引导、突出规划引领、健全监管机制、强化产业支撑四个方面提出审议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工作开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这是“美丽乡村”建设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并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3年12月12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在全省建成1000个以上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庄,10000个环境整洁示范村,全省所有村庄基本实现水路房全覆盖的“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工程。此后不久,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计划在每年建好1个市列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每个乡镇各抓建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三清五改”示范村的基础上,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环境整洁示范村。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要先行:要突出民族性、个性化,挖掘民俗文化等元素,留住乡村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体现乡品乡韵
 
  一处处风格迥异、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宛如一幅幅水墨画映入眼帘,成为平凉市崆峒区南北塬面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的美丽乡村规划,是按照组团式、花园式曲径通幽的要求规划设计的。乡亲们基本都从土坯房、土窑洞及偏远的沟边搬到了塬面上,现在有100多户了。村里还配套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后期,我们还要发展特色采摘园、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3月份,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白庙乡贾洼村、上杨乡下杨村、花所乡寺沟村、大寨乡潘岭村视察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时,白庙乡贾洼村村委会主任贾尚席如此介绍该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
 
  视察组了解到,崆峒区政府在不断推进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镇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规划编制的同时,充分考虑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和文化传承、生态环境等因素,坚持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已制定完成了省、市、区级美丽乡村规划18项、村庄风貌规划8项、村庄建设规划141项,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上下贯通、覆盖全面的乡村规划编制体系。
 
  视察组成员同时了解到,在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的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乡镇规划先行的意识不强,在规划部门未介入前就动工平基整地,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庄原有的自然风貌,违背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同时,也增加了规划建设成本。
 
  于是,在4月1日召开的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何理直言:“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规划作龙头,但制定规划必须要结合实际,并遵循一定程序。”他建议,政府及规划部门要因地制宜、精心规划设计,在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同时,突出村庄民族性、个性化风格,挖掘民俗文化等元素,留住乡村记忆,延续历史文脉,体现乡品乡韵,不断提高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的特色化、科学化水平,真正做到规划先行、引领发展。
 
  崆峒区人大代表、安国镇人大主席崔勇建议,要在盘活用好现有规划技术人才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解决村镇规划建设中“无人管事”的问题,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吕国和建议,要逐步将村镇规划编制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省专项经费,探索村镇规划编制实施“以奖代补”新机制,为村镇规划编制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不同特色示范村
 
  原来住在窑洞、土坯房和地坑庄子的群众,现在全部搬到了政府统一规划新建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原来的村庄尘土满天飞、出行靠两条腿走路,现在引入了景区化、旅游村发展思路……
 
  “平凉市崆峒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村,原来落后的农村正在悄然变脸。”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在视察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情况时,亲身体验到了村庄建设的强烈脉动。
 
  视察组成员看到,在示范村,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幢幢新房矗立两旁,还有整齐的绿化、完备的健身器材,老百姓身在农村,却能获得堪比城市小区的公共服务。随着美丽乡村的实施,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据介绍,近年来,平凉市崆峒区区乡(镇)两级政府坚持以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和绿化、美化、亮化“四通三化”为标准,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打造形成了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全区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9个、区级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22个、万村整洁示范村97个,新建小康住宅1.1万户、“三清五改”示范户1.58万户,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两个全达标”;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87.72公里,解决了5.9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400个自然村动力电覆盖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10253户,实现了水电路房基础设施全覆盖。
 
  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全区美丽乡村建成后,管理跟不上,房前屋后生产生活用品乱堆乱放、生活垃圾污水乱倒乱泼、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无人维护的现象比较突出。
 
  为此,在4月1日召开的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崆峒区人大代表、白庙乡人大主席尚怀宏建议,要积极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并对有经营性收入的项目实行利益均沾的激励政策,建立政府、社会资金、村民投工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资金来源问题。
 
  崆峒区人大代表、白水镇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光学建议,要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及时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办法,加快投放垃圾收运、清理设备,选好配齐乡村保洁队伍,将环卫保洁费用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健全补助和奖励机制。
 
  崆峒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常海程建议,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模式,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大力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促民增收致富摆在首要位置,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在白水镇,原先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已经开始转型做起了休闲农家乐生意;在白庙乡柴寺村、小秦村,原来以家庭散养为主的养牛户,现在都开始建牛场、发展起规模化养殖了;安国镇油坊村的农民已经在网上、微信上热火朝天地销售起自己的农产品了……
 
  产业发展的升级转型,不仅拓宽了群众的致富渠道,让大家的钱袋子变得鼓起来了,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内生动力、注入了活力。
 
  视察中,平凉市崆峒区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了解到,区乡(镇)两级政府坚持把产业发展、促民增收致富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在充分考虑区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区有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逐步形成了一批区域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小区(场)累计达到151家,肉牛饲养量达到41.5万头;果树经济林累计达到11.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8.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2.57万亩),蔬菜产量达到40.3万吨,牛果菜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累计建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建成专业合作社513个(其中,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57个);认定家庭农场191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1个、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8个)。全区肉牛养殖、果菜等特色富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但视察组也发现,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仍然不快。在4月1日召开的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崆峒区人大代表、安国镇油坊村党支部书记刘学智认为:“目前,全区大部分乡村仍然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养殖业也仍以分散式繁育为主,集约化程度低,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链条短;培育的新兴主导产业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经济效益,产业发展后劲乏力,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崆峒区人大代表张彦顺建议,要突出抓好基础母牛保护、冻配改良技术应用、玉米秸秆转化利用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扩张肉牛产业规模,大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扩张、无害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推动牛果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
 
  崆峒区人大代表、中街办新民路社区主任王广平建议,要适度发展中药材种植、核桃栽植、育苗以及林下养殖等产业,加快培育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全域旅游思路建设美丽乡村,提升美丽乡村的档次和内涵,拓宽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
 
  崆峒区人大代表、大寨回族乡锁家村党支部书记杨贵福建议,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各类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跟踪监督,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成为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的惠民工程
 
  为了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成为政府得民心、百姓得实惠的惠民工程,7月19日,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听取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
 
  平凉市崆峒区政府有关负责人报告说,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规划先行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严肃”的审议意见,崆峒区政府创新宣传机制,采取标语、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种宣传方式,加大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规划意识;召开由专家学者、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实施乡镇分管领导和业务专干参加的评审会,对白水镇永乐村、大寨乡白土村2个省列美丽乡村,柳湖镇赵堡村、上杨乡新庄湾村2个市、区列美丽乡村规划进行评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产业带动能力不强”的审议意见,崆峒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游则游,大力推进牛、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建成19个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组织开展了动物防疫,免疫畜禽106.1万头(只),完成肉牛冻配改良2.62万头;完成果园新植6000亩(其中,矮化密植园2120亩),完成贫困户果树经济林建设7236亩,建成草峰镇长沟、白水镇甘沟等25个标准化示范园;在安国、柳湖、白水、花所4乡镇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成钢架蔬菜大棚3200亩、日光温室237座,蔬菜种植9.29万亩,蔬菜产量12.95万吨。针对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美丽乡村后期监管维护不到位”的审议意见,崆峒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各乡镇及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宝鸡市陈仓区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管护、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为全区美丽乡村后期管护提供经验和借鉴;印发《崆峒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确定了“抓好六项整治重点、落实六项关键措施、靠实三级工作责任”的整治思路和措施;设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奖补资金,按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奖补;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乡镇规划管理人员培训,着力解决村镇规划建设中“无人管事”的问题;积极争取国、省专项经费,探索村镇规划编制实施“以奖代补”新机制,为村镇规划编制提供经费保障。
 
  平凉市崆峒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还根据满意度测评暂行办法,以无记名打分的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满意票21票,占总票数的95.5%,会议通过了报告。
 
  “在全力推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崆峒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在当好‘监督员’‘参谋员’的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群众基础好、各方面联系广的优势,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争当‘宣传员’,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自觉当好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平凉市崆峒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如是说。寇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