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人大监督让蒲河川乡村旅游“火”起来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7-09-22 09:11:03

  金秋季节,正是陇东最美的时候。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蒲河川的月亮湾,姹紫嫣红的薰衣草开得正艳。远处的山峦沟壑、蓝天白云、潺潺河水,湾里的小火车、小木屋、香草园……让人全然忘记了都市的喧嚣,沉醉于别具一格的乡村景色。
 
  这一幕幕,都是西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
 
  近年来,西峰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区委提出的“东果、南菜、北畜、西游”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找准监督着力重点,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地区老百姓建设全面小康。
 
  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64.37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1.7%。
 
  听民声,集民意,建言献策解难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各人大代表小组之后,“脱贫致富”成了西峰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的“热词”。
 
  “人大代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能够了解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最真实的情况,一定要站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发挥好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模范带头和典型引领的作用。”在谈到人大代表参与扶贫攻坚行动时,西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海东深有感触。
 
  显胜乡是西峰区一个偏远的小乡镇,具有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沟、塬、峁、川四种地形兼有,农民基本靠天吃饭,贫困面相对较大,脱贫致富一直以来都是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
 
  为此,市、区人大代表毛颖敏先后收到20多件当地群众来信,反映发展经济生产、改善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毛寺村村民毛小平在来信中说,近年来,蒲河川区特殊地形地貌形成的“黑老锅冰窟”奇观迅速在网上“蹿红”,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建议政府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改善川区的交通条件,在方便外来游客旅游的同时,把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推销出去。
 
  通过梳理这一件件的群众来信,毛颖敏心里渐渐亮堂起来,一条致富路在脑海中逐渐清晰。他结合本地实际,整理出了5条有关发展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改善交通条件、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议。
 
  2016年11月,在西峰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加快黑老锅冰窟旅游景区开发”“加大南佐遗址保护开发力度”“改善蒲河川旅游景区通行条件”等代表建议均被列为重点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向区人民政府进行了交办。
 
  通过对这些代表建议的研究分析,西峰区人民政府把“西游”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举措,列入了工作重点,乡村旅游这个过去并不引人注目的产业,逐渐变成了全区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关注的新兴产业。
 
  摸实情,谋发展,调查研究出良策
 
  作为一项具有带动作用的主导产业,“西游”如果迅速发展起来,不仅会成功打造蒲河川区黄土风情生态景观带,吸引成千上万的省内外游客游览观光,还会带动整个西峰区各项产业齐头并进快速发展。为此,《西峰区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提出:“要专题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和掌握我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中的内在潜力,助推‘农业+’乡村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发展战略,科学安排常委会监督议题,紧扣当前重点工作,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顺利实现全面小康发挥应有的作用。”西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谈到如何确定2017年常委会工作要点时说。
 
  2017年7月,西峰区人大常委会抽调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区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月亮湾风景区、北石窟寺、南佐遗址、青藤农业文化体验园、宝塔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广严寺等景区(景点),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走访了解等方式,对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
 
  在详细了解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调研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座谈,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董志塬是不可否认的天下黄土第一塬,并且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我们的旅游一定要做出特色,打响品牌。同时,要坚持融合发展,注重旅游产品开发,通过旅游让外界了解、接纳我们的特色农产品。”人大代表徐天贵说。
 
  两个月后,一份近5000字的调研报告终于完成。
 
  报告对2015年以来西峰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了6个方面、14条亟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共把脉,开良方,共同推动大发展
 
  2017年9月1日,西峰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肯定了发展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借助扶贫开发和产业带动的大好形势,西峰区形成了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小崆峒、北石窟寺、蒲河川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点,特别是以显胜乡毛寺村为代表的扶贫试点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
 
  会议认为,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以乡村旅游为引领,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增加了困难群众的收入。2015年以来,大力实施“一川区”“二寺庙”“三景区”“四村落”(一川区:蒲河川区旅游观光带;二寺庙:“华夏公刘第一庙”旅游景区和彭原宝塔寺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景区;三景区:北石窟寺遗址生态公园景区、黑老锅冰窟景区、南小河沟景区;四村落:显胜乡毛寺村、什社乡李岭村、温泉镇齐楼村、后官寨乡赵咀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重点建设项目,全区旅游开发工作呈现出“点面结合、多点开花”的新格局,集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康体养生、科普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通过审议,会议为西峰区旅游产业发展开出了六剂“良药”: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编制旅游产业规划;坚持融合发展,培育开发特色品牌旅游;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产业配套设施;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强化管理职能,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注重政策引导、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会后,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向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审议意见书,并要求区人民政府在2018年6月前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书面整改落实报告。
 
  “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政府一定会积极作为,我们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一定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全面小康的梦想一定会早日实现。”西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芳对这次审议的实效充满期待。许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