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综述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8-01-27 09:07:31

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征程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综述
 
  出席甘肃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在审议省长唐仁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后五年目标任务,指向清晰、互相衔接,既有长远性、针对性,又有可行性、操作性。对2018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既有目标指向,又有具体抓手,抓住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聚焦重点难点打好脱贫攻坚战
 
  对甘肃来说,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天字号”工程。《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各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5.6%。谋划启动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贷款、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破解融资难题。
 
  五年来,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万人减少到189万人。电商扶贫“陇南经验”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年均增长1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确保6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0个片区县、3个插花县申请摘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和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
 
  审议时,人大代表提出,脱贫攻坚是一场“任重而道不远”的硬仗,这一仗打不赢,就是历史的罪人。人大代表建议,要落实好“一户一策”,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保证按时间节点实现脱贫退出。
 
  人大代表建议,要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每个村都有特色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渠道。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抓好供水、修路、建房三件事,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要抓好精神脱贫,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人大代表建议,要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乡村。要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依法惩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各种“微腐败”。
 
  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甘肃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得到中办督查室回访调研组的充分肯定。我省在国家首次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6位、西北第1位。
 
  为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甘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力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守住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完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调整理顺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审议时,人大代表建议,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整改问题,对中央环保督察未销号问题、省级反馈意见梳理问题和“绿盾2017”国家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指出问题,全部分解到相关县市区和责任单位,明确整改内容和时限要求,坚决将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到位。
 
  人大代表建议,进一步推进矿区和林区法院、检察院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对资源环境类和涉林类案件的集中管辖,统一司法尺度,用司法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依法打击破坏资源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参与化解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美丽甘肃建设保驾护航。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17年,省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从《政府工作报告》获悉,10件为民实事全部兑现。新增14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总数达到58个。取消公立医院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全国平台接通运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群及城市低保人群大病保险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全省刑事发案总体下降20.9%。城镇新增就业43.7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8.3%。
 
  五年来,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分别增长55%和45%,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长87.5%,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3.5%和135.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7979元和4931元增加到27763元和8076元、年均增长9.1%和10.4%。
 
  今后五年,政府将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审议时,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民生的一串串数据和保障民生的一系列举措,让居民收入增速明显跑赢经济增速,城乡居民的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人大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也体现了政府竭尽全力保民生、为民利民的工作导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人大代表建议,要关心群众生活,把民生保障作为大事来抓,尽最大努力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吃饭、穿衣、饮水、用电、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
 
  人大代表建议,坚持把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改善民生这个目标追求保障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事情抓起,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解决好“择校热”“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风景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构建优势产业体系、绿色生态体系、乡村治理体系。
 
  审议时,人大代表提出,紧盯脱贫攻坚,围绕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统筹安排、区域推进,加快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的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人大代表建议,将精准脱贫、县域经济、现代农业、农村城镇化、乡村旅游等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城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加大中心镇投入建设力度。
 
  人大代表建议,发展戈壁农业,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传统村落保护修缮,体现乡村自然美和人文美,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风景线。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农庄等给予政策、资金支持,配套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人大代表建议,对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素质能力培训,实行农村“能人”培训计划,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