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三项机制深入推进帮扶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8-10-19 09:12:39

  今年以来,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脱贫有计划、产业有支撑、致富有技能、基础有保障和环境有变化”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积极靠实工作责任。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帮扶职责,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办公室负责人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督促机关帮扶干部多次深入各自联系户了解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同时,从机关选派3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分别担任界石铺镇关湾、大河和朱山3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坚持脱离原工作岗位,工作在村、吃住在村,积极协助镇政府和村“两委”开展帮扶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帮扶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大培训力度,精准制定帮扶计划。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19名干部共联系帮扶关湾、大河两村贫困户57户。为了更好地开展帮扶对接,年初,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邀请有关技术人员对机关帮扶责任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帮扶责任人在详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帮助贫困户精准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三年帮扶规划以及增收致富措施。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协调联系县教育、卫生、畜牧、人社等部门,积极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6期550人次,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贫困户开展幼园果树涂白、拉枝、修剪及病虫害防治200余亩,有效增强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
 
  改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富民产业。针对界石铺镇大河村山体不稳、群众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际,静宁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衔接界石铺镇政府认真摸底排查,实施大河村阳坡社、阴坡社易地扶贫搬迁38户165人,其中贫困户32户142人、非贫困户6户23人,实施大河村C级危房改造8户、关湾村C级危房改造32户,实现了群众安全住房全覆盖。同时,积极争取项目新建大河村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完善健身文化器材,着力提升大河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针对关湾、大河两村人少地多、发展后劲不足的实际,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引导贫困户积极投身农村“三变”改革,增加群众多元增收渠道,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的模式,鼓励贫困户流转土地,连片种植饲草,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推广双垄沟播玉米1200亩,新发展养牛户50户,形成了贫困户有致富产业、有增收技能的良好局面。本报讯(通讯员 赵彦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