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认真实践切实推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8-10-23 16:06:5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下,积极推进人大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提升人大工作质量。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人大代表,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近年来,平凉市各级人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密切国家机关同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联系等重要论述,不断开展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创新实践,在推进地方人大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面向新时代,着眼新发展,切实提高人大代表政治站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责任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平凉市各级人大始终把提高政治站位作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人大代表适应时代大势,把握角色定位,体现“三个带头”。
人大代表带头讲政治。全市各级人大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人大代表素质培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先修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开展了大研讨、大交流、大学习专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和核心地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自信心。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职实践中做到了真学、真用、真落实。
人大代表带头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心,国家才有未来,国家才有力量。”人大代表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和神圣的职责,思想上越自信,履职就越有创造力。平凉市各级人大重视树立人大代表履职“自信意识”,在代表工作中更加注重“自信”培训,使人大代表更加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深刻内涵,积极践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依照宪法规定履行职权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普遍认识到,只要精诚团结、认真履职、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梦想。
人大代表带头讲修身。人大代表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民权力的行使者,先进性是其天然属性。平凉市各级人大坚持把树立人大代表良好形象,珍视代表身份,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在为民服务中担当尽责,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贡献力量,作为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代表廉洁自律意识培训,引导代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务实重行,讲真话、重实情,经常性地深入倾听和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向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汇报自己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情况,积极努力树立新时代人大代表良好形象。
紧扣新任务,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平凉市各级人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全方位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充分听取代表对立法工作的意见。授予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为地方人大发挥作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全市各级人大坚持把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建立更加有效的履职平台。工作中,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通过人大代表不断扩大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的渠道,更好地挖掘立法资源,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要求,面向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推动出台了一些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性法规。同时,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全市各级人大进一步改进了决定重大事项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代表参与议事决策机制,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条件得到更好的保障。
积极邀请代表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全市各级人大重视把人大代表建议同党的战略决策、地方发展实际、群众普遍关心的主题相结合,确定监督和审议议题,坚持保证人大监督让代表“说了就算”。在监督实践中,各级人大逐步增加代表的参与数量,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明查暗访,把听取汇报与征询民意、书面材料与实地查看等措施运用到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工作之中。同时,组织人大代表综合运用调研、检查、视察和专题询问、专项工作报告满意度测评等手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坚决保证代表建议督办工作达到代表满意。全市各级人大不断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沟通协调,切实加大代表建议办理力度,提高建议办理质量,充分体现人大代表的真实意愿。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积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参与审议监督。在建议督办工作中,力求对代表的答复简明扼要、客观真实、突出特色,指出问题一针见血、抓住症结、不遮不掩,保证人大代表的批评、建议得到重视和有效落实。对建议的办理拿出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不见结果不罢休的毅力,对拖延期限、效果不够好、各方面意见比较大的建议承办部门依法进行“回访”,直到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为止,切实树立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提升,创优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工作,对各级人大代表寄予殷切期望,对人大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特别是代表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近年来,平凉市各级人大把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和工作作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大力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市各级人大在同级党委的重视支持下,积极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环境和条件,形成了“自身建设标准化、履职行为规范化、代表活动经常化”“有牌子、有房子、有专人、有印章、有设备、有制度”的乡镇人大建设“三化六有”发展模式,为人大代表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平台。
抓硬件向强软件推进。全市各级人大坚持把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和工作作为改进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县乡两级人大切实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把人大各项工作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党委也高度重视乡镇人大建设和工作,把人大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大工作新情况,研究解决人大工作的实际问题。实行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包抓县区、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包抓乡镇人大工作制度。定期对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进行督查,提出工作中存在问题整改清单,细化基层人大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在人大干部配备上,按照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的标准要求,选拔配备年纪轻、学历高、潜力好、作风实、具有法治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普遍设立了乡镇人大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和设施,至少配备2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乡镇人代会会议经费、代表培训与活动经费及无固定收入代表误工补贴,并实行专款专用。全市各级人大高度重视机制创新,从组织建设、职责确定、程序设计、机制完善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列出清单,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有章可循、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指导县(区)制定完善乡镇(街道)人大议事规程和办事程序,为人大代表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由重程序向求实效迈进。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机制和条件,全市乡镇人大工作全面走向了规范化发展,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得到有效落实。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乡镇人代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做到了会议次数、时间、内容、程序、经费“五到位”,确保了凡是法律规定由人大决定的事项,都交由人大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决议决定。乡镇人大每年选取切口小、影响大、能办好的事项,有计划地听取和讨论乡镇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基层站所进行工作评议、开展满意度测评,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视察,及时指出政府及其基层站所在依法行政中出现的问题,并监督整改落实。各级人大代表在履职的同时,充分发挥宣传员作用,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一项任务,深入农家村巷、田间地头普法。县乡人大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反馈作为代表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通过重点办理、现场办理、面商办理等形式,加强人大代表履职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更加密切联系,使人大代表的工作实效得到有效推进。
注重创特色与创实绩相结合。在着眼新时代乡镇人大的建设和工作中,全市各级人大进一步改变发展理念,创建工作特色与注重工作实绩相结合,努力使人大代表工作为保证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县乡人大采取自主培训与赴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强化对人大代表尤其是对基层一线代表的履职能力培训。各乡镇人大应用现代信息工具,通过QQ、短信、微信、微博等通信手段,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平台;采取登门走访、面谈交流、信函往来、电话问询和发放联系卡、确定接待日等形式,加强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沟通。这些做法,丰富了“两联系”制度的实施方式。各乡镇人大还实行了乡镇人大主席团“全日制”工作制度,指导“人大代表之家”常态化运行,组织代表广泛开展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代表爱参与、群众受欢迎的主题活动,引导人大代表当主人、唱主角、办实事。加强代表履职档案管理,建立规范化的人大工作档案机制。
这些方面的建设,全面推进了乡镇人大建设和工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树立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