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切实把“技能甘肃”打造成精品工程——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9-25 18:31:01

  
 
  9月23日,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主持会议并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马青林、陈克恭、吴明明,秘书长张建昌出席会议。副省长张世珍代表省政府到会听取意见。
 
  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国资委等组成部门负责人参会并回答询问。
 
  “职业教育法规定,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请问省教育厅,我省采取什么措施开展试点工作?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制度试点工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史百战的提问拉开了专题询问的序幕。对此,省教育厅副厅长时宁国回答: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问题,根据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我省将对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同时,在现有职业教育元素中,将举办4个类型的本科职业教育,即选择2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选择1所应用型院校直接转型为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选择3所“双高”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直接试办本科,选择1所优质“双高”高职院校与现有1所独立学院合并组建职业技术大学。在1+X证书制度试点方面,先后分3批遴选96所院校申报80个证书试点,涉及227个专业,85950名学生参与试点。截至目前,共组织3576名试点学生参加考核工作,1643名学生取得证书……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明明在提问中说,2019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2.5388亿人,占18.1%;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甘肃60岁以上人口446.09万人,占16.85%,全年出生28.06万人。因此,养老托幼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一方面,以养老托幼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求巨大。另一方面,经过严格培训、有较高职业素养、较高职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奇缺。针对这个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随后,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意见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请问省教育厅,我省在落实这些要求时做了哪些工作?
 
  省教育厅厅长王海燕回答称:我省历来都很重视以养老托幼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人员培养培训问题。从培养体系建设情况看,各院校开设的医学护理、学前教育、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比较齐全,既有硕士、本科,也有高职、中职。但从实际情况看,存在部分专业扎堆报考、就业难度大,部分专业报考及就业意愿不够强,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的问题。截至2019年,全省已有4所院校开设了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但在校生仅143名。从就业情况看,2017年至2019年,全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149人,薪资起点仅2700元;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生280人,起薪仅2800元。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3所院校从2007年起就设立了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但一直无人报考。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支持、指导、帮助学校开设养老和家政专业。同时,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工作的针对性,加强与民政、人社、商务、妇联等部门和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进一步规范培训市场,发挥职业院校优质培训资源,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加强护理等专业富余人才的转岗培训;协调相关部门出台倾斜性支持政策,提高养老、家政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增强就业吸引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养老、家政等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养老、家政人才紧缺问题。
 
  “打造‘技能甘肃’要求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职业教育法提到,‘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实施’。请问省人社厅,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我省是否考虑对培训质量评估(价)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如何支持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提出的问题,省人社厅厅长周丽宁回答道:省人社部门高度重视劳动技能人才培训,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不懈努力的方向。为此,2019年,省人社厅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实效的意见》,提出20条针对性措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
 
  在本次联组会议上,有11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围绕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询问。问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有思考、有深度、也很有针对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心声,体现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全省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支持;答者态度诚恳、实事求是、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措施务实,反映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担当和良好作风。
 
  张世珍表示,省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牢牢把握“技能甘肃”建设机遇,聚焦为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甘肃模式“两条主线”,着力构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全民终身学习“三个体系”,重点打造技能人才供给、机制体制创新、助推经济发展、国家向西开放的“四个职教高地”,深化部省合作,各级层层联动,强化舆论引导,落细工作举措,持续深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将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及联组会议指出的问题为重点,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制定工作台账,逐条逐项研究制定改进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明确时限要求,限期抓好落实。同时,立足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加大职业教育改革攻坚力度,积极推进“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陇原巨匠”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绝活、善育人的“双师型”教师。围绕“起步成势、一年成式”要求,点面结合、长短结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我省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健全,“三教”改革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打造高水平职教园区,建成“一带一路”职教桥头堡,为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强调,省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开展专题询问,是依法治省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是人大代表行使监督权力的职责所在。询问就是支持,回答就是承诺。要把握好“技能甘肃”建设赋予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新的历史机遇,善作善为,切实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是我们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要求,“要继承优良传统,创新办学理念,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提振信心、奋发有为,更加自觉地担负起职责使命,强化措施、补齐短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心打造“技能甘肃”,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有力助推甘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法律法规保障职业教育,大力宣传“一法一条例”,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充分发挥法律政策的整体效应,特别是对法律法规中的关键、核心、刚性条款,必须严格落实到位。要科学规划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公共财政投入,保证生均财政拨款达到标准并逐年增长,为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坚持以务实举措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从抓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扩数量与提质量相统一、用政策与优结构相融合、抓重点与促全面相一致的角度,运用系统思维,着眼整体,抓住要害,注重研究和推动解决阶段性问题,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多元化发展。四是坚持以强基固本实现职业教育有为有位。各职业院校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设计,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甘肃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体系建设、布局调整和内涵提升为抓手,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着力推进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更好对接、相互协调。树立“类型教育”理念,切实转变观念,凝聚广泛共识。盘活现有资源,做大做强一批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真正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人力资源支撑。要建设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健全完善相关章程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五是坚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要加大对发展职业教育重大意义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决策部署,全面宣传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推动形成宣传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大幅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社会吸引力。六是坚持以整改落实体现监督实效。省人大常委会将汇总整理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和这次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并转交省政府办理落实。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切实把“技能甘肃”打造成为精品工程,成为全国人力资源的一张“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