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聚焦黄河上游临夏段生态保护与治理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20-11-23 17:07:29

  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黄河上游临夏段生态保护与治理
 
“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和政县了解大南岔河水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

  (资料图)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从上游到下游,是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生态功能极其重要。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竭泽而渔”的行为,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全流域的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定下的重大原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是有史以来有效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科学抉择,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察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采访团记者在和政县集体采访河道治理工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黄河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0年11月9日至11日,由甘肃省人大环资委组织的“陇原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先后深入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和政、永靖三县,就黄河上游临夏段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开展集中采访。
 
生态屏障由“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变现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全域黄河水系密布,支流众多,覆盖全州8个县市,流域面积8396平方公里。黄河干流自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入境,由永靖县盐锅峡镇出境,东西横贯积石山县、永靖县、临夏县、东乡县4县,境内总流程124公里,水域面积150平方公里。
临夏 
 
  由于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属西北黄土高原甘宁青山地丘陵沟壑区,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植被稀疏,水土流失是该州黄河保护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水利部2008年发布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水力侵蚀是造成该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的烈度绝大部分为中度和强度以上,全州8县市均为水土流失严重县,水土流失面积达689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4%,其中永靖、东乡两县水土流失占到全州水土流失总量的48%。黄河起源于青海、成河于甘南、成黄于临夏,黄河干流入境临夏州时含沙量为0.096千克/立方米,出境临夏州时含沙量达到2.83千克/立方米,每年有超过3000万吨的泥沙进入黄河,其中一级支流洮河的含沙量达到5.074千克/立方米。
 
 
和政县宽台梁万亩造林工程区。  
  通过多年实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梯田建设、节水灌溉、河道治理、湿地保护、污水处理等生态项目,临夏州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1.7平方公里,治理程度为53.1%,其中“十三五”期间实施水保项目55项、治理311.7平方公里。全州总长1265公里的河道初步治理349公里、治理率28%,其中124公里的黄河干流河道治理45.7公里,治理率37%;其他支流河道治理303.3公里,治理率26.5%。全州50条总长622公里的重点山洪沟道初步治理5条19.6公里。全州农田灌溉面积80.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5万亩,占12%。全州城区(县城)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92.56%;8个县市城区(县城)均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全部为卫生填埋;124个乡镇中建成运营污水处理设施的有7个、正在建设3个。全州林业用地面积290.97万亩,其中有林地81.77万亩,森林覆盖率11.67%;天然草原总面积410.70万亩,草原植被盖度为72.61%。全州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12处,包括4个自然保护区、4个地质公园,1个风景名胜区和3个森林公园。
 
  2019年以来,临夏州委州政府从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政治高度,从保护母亲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全局高度,来审视、把握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2019年9月底,该州全面启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围绕“治黄、造绿、治污、宜居”,谋划了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水利补短板、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4个方面18大类187个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3135亿元。特别是从项目库中筛选了129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生态项目,全力加大前期经费投入和汇报争取力度。

 康乐县美丽乡村莲麓镇莲花山村 周爱玲摄
  为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临夏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水土保持、河道治理、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污染防治等重点生态项目。目前,投资70.22亿元的永靖县黄河刘家峡库区北岸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投资6.15亿元的临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网格管理,2019年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刘家峡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全州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有序推进土壤污染详查、防治与修复,开展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采访团一行在康乐县采访时,被眼前这个城中有园、林水绕城的胭脂湖深深吸引。作为康乐县最美的地方,胭脂湖公园已成为该县的亮丽名片。而在2016年以前,这个名叫西河坝的地方河水肆意流淌、河堤严重损坏、河道千疮百孔,是整个县城最烂的地方。据康乐县水务局副局长胥国明介绍,为从根本上改善自然生态,优化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县城排涝防洪标准,该县按照“恢复生态面貌、保障县城安全、打造县城景观、提升县城品位”的理念,抢抓国家推进生态环境整治的有利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实施三岔河片区综合治理工程。经过4年建设,形成了蓄水景观湖区,增加了生态绿地,县城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望着眼前这个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旅游县城,胥国明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
 
  “垃圾不落地,纳沟更美丽。”进入康乐县太子山脚下的八松乡纳沟村,目之所及,一派整洁美丽的乡村画卷。依托优势资源,纳沟村走出了一条“守住绿水青山,抱归金山银山”的强村富民之路,昔日远近有名的穷山村,如今成为美丽乡村的代名词。纳沟村过去因交通不便,导致经济落后,村民生活贫困,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的人不在少数。近年来,县里开发草长沟景区,修建了通往山外的公路,山里人走出大山,城里人走进大山,与日俱增的游客让村里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说起这两年最得意的事情,该村莲花农家乐老板贾存兵喜笑颜开:“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依靠旅游业年收入十余万元,一家子走在了全村致富的前列。”
 
  近年来,康乐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力开展了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六大行动”,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向纵深发展,集成效应、叠加效应凸显,全县农村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极大改善,切实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天蓝、地绿、水净、景美……进入和政县,有一道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这便是青峰接云、古松参天、终年流水潺潺的“宁河八景”之一松鸣岩。这里植物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春雨过后,报春花迎着寒风开放;夏季更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秋天,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漫山遍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松鸣岩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增长。
 
  近年来,和政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靠绿色风光,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如今,随着旅游产业链条的完善,本地的许多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乡村客栈及出售旅游商品和发展观光产业等方式,逐渐吃上了“旅游饭”、鼓起了“钱袋子”。和政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不停造绿的步伐。“按照城镇园林化、面山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网格化、庭院花园化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要求,最大限度见缝插绿、减少裸露地表空间,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率。目前,全县植被覆盖率达95%,森林覆盖率达36.56%。”和政县林草局高级工程师杨永林告诉记者,依山系绿化、整流域治理、全覆盖造林的方式,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改善松鸣岩周边生态环境,使和政大地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黄河奔腾入甘,在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的主道上,缔造出独具魅力的黄河峡谷景观。大河流淌,山河相间,依山靠水的永靖锻造出了水天一色的生态旅游新名片。沿兰永高速进入永靖县,黄河两岸层林尽染,湿地、村庄紧紧相连,一条“黄河绿道”绵延数公里。位于县城北面黄河之滨的太极岛黄河三峡湿地,是甘肃省仅有的8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甘肃省乃至黄河流域最大的人工湿地之一,总面积达1.95万公顷,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岛屿、浅滩和沼泽,岛上芦苇丛生,成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这里的湿地经历了萎缩、减少和再恢复,如今已形成一道水不断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湿地生态屏障。
兰永公路横跨黄河。(资料图)
 
  为了畅通永靖县与省城兰州的交通,2008年修建的兰永公路经过太极岛,工程建设使公路沿途受到一定破坏。为了恢复生态,给沿线百姓真正带来福祉,2016年,永靖县实施了永靖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93亿元,通过种草种树、改善旅游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湿地修复和保护,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黄河太极岛沿岸已形成了沿黄河景观风貌长廊和百花长廊、芦荡飘雪、彩舟竞渡、荷港颐趣、长河映日五个主题园格局,沿着兰永公路打造出了一条“黄河绿道”,成为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湿地保护好不好,就看水鸟有多少。”永靖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小强说,“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天鹅、灰鹊、白鹭、渔鸥等珍贵野生动物在此栖息。‘黄河绿道’已成为黄河旅游的新业点和永靖旅游的新名片,让这里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变现。”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治理依旧任重道远
 
  黄河上游临夏段既是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也是回族等少数民族集聚区和深度贫困地区。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临夏州严格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从严执行环保政策法规,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着力破解生态脆弱与贫困交织的难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不得不清醒认识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临夏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植被稀疏,是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治理的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据临夏州副州长屠剑影介绍,全州8个县市均为水土流失严重县,目前尚有3230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域亟待治理;黄河干支河道堤岸建设治理仍较滞后;水土流失造成刘家峡库区泥沙淤积,库容缩减的问题逐年显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资源约束趋紧,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的风险隐患任务更加艰巨。
 
  据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关于临夏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一份专题调研报告称,临夏州着眼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计划对分散居住在艰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自然保护区周边的24万群众进行生态宜居搬迁,从根本上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为此,报告中建议省上加大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在生态宜居搬迁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报告同时提出,临夏州全境属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生态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区,也是兰州市和临夏州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鉴于州、县财政困难的实际,建议省上建立黄河上游生态补偿机制,并纳入生态补偿的重点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就如何落实水源地保护资金的问题,报告提出,刘家峡水库已成为兰州市第二水源地,为确保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建议按照《兰州市刘家峡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与评估报告》,协调兰州市政府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费用、污染源关闭搬迁费用和水源地规范化整治费用,同时对沿库重点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给予倾斜支持,尽快批复永靖县县城新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确保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
 
  提及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屠剑影表示,临夏州将按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要求,以提高全域水源涵养补给和水土保持治理能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临夏州全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争创经验、树立典范。按照“南养水源、北保水土、中建绿廊、系统提升”的空间布局,坚持全域系统治理,做到全州全域一起动、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一起治、大动脉和毛细血管一起抓,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各个方面的工作,构建区域生态治理新模式,大力提升水源涵养补给和水土保持治理能力。为补齐水利短板,全州将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农业高效节水、农村饮水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安全、智慧水利的五大水利发展体系,为临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保障。同时,将着力构建生态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以生态旅游为首位产业,绿色农业、食品生产、中药材种植加工业、健康养生、清洁能源等产业并举的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人民之声报·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