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点赞甘肃人大!
稿件来源:《中国人大》杂志社 发布时间:2020-12-15 18:03:13
12月15日,“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甘肃人大:法治护航脱贫攻坚》的报道,为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甘肃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的人大贡献点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甘肃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工程型、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2015年9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对加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经过三次审议,2017年7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2012年3月出台的甘肃省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进行了修订通过,为依法推进和规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7月25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关于《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垃圾围村”现象将获得依法治理。(张燕供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考虑,也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着眼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有效遏制“垃圾围村”现象,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2017年9月出台《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用法治力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对全省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19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依法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法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加上原有的《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甘肃省农村能源条例》《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节奏,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领域的法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为了补齐最短的短板,2019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冲刺清零、教育扶贫、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等情况列入“大调研”专题调研内容。同时,突出“三农”工作重点,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土地落荒问题等开展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将14篇调研报告提出的72个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向省委进行了专题摘编报送,13项有关“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冲刺清零问题、6项有关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如何激发内生动力问题位列其中。鉴于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甘肃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逐个核实、挂牌督战、限期解决、彻底清零并报告结果。甘肃省委督查报告建议将这些问题一并纳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范围,逐项逐条落实目标任务。为此,甘肃省直部门和市州都采取了实质性措施,一对一进行了整改。从甘肃省委督查室跟踪督办的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问题都在加快解决和推进当中,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2020年9月23日,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针对如何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相关问题,向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询问,力促将“技能甘肃”打造成精品工程。图为联组会会场。(张燕供图)
以“围绕中心、服务决策、推进工作”为着眼点的“大调研”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自2018年开始至今的重点工作,农村“三变”改革、“两州一县”脱贫攻坚、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是调研的主要内容。
通过专题调研、联合调研和委托调研,经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攻关、各级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所形成的一批调研报告充分反映了全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破解建议。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及时上报省委、转送省政府,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给予批示并在全省性的会议讲话中引用、在相关工作安排部署中予以吸收采纳。
“既为省委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又为地方和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推动任务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督查报告对“大调研”做出如此评价。
五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将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相结合,将集中监督和经常性监督、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脉问诊”、保驾护航。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多次赴贫困程度较深的市州、县市区和乡镇,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适时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报告,并就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教育卫生、电商扶贫等问题,向省政府和省直有关单位进行询问,为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扶贫资金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开展扶贫资金监督是甘肃省委交给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7月至8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带队,联合第三方力量,连续四次对“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的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进行了覆盖监督检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批示中对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的“控辍保学注水较多、义务教育降格以求”等突出问题,2019年4月至5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调研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深入6个市州25个县市区,就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后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形成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跟踪监督方式新、作风实,指出的问题有凭有据、提出的建议准确可行。
此外,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两次执法检查深入扎实,如实反映了管理现状,找准了短板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纷纷点赞。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力度、准度、温度不断加大。“技能甘肃”建设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支撑。6月至9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制约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常委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审议的同时,以专题询问的形式,针对如何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相关问题,向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询问,力促将“技能甘肃”打造成精品工程。
与此同时,听取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跟踪监督常委会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调研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继续检查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两州一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贫困县乡镇寄宿制学校冬季供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为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的监督靶向更加精准、实效不断增强。
10209名五级人大代表按照“发挥特长、立足本职、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参与率达到89%。各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15385户、帮办实事27269件、培育富民产业2903项(处)、组织输转劳务23032人次;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开展和参与各类调研、视察、评议4434次,走访群众47239人次,征集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建议1728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47件次……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三年成绩单。
2019年8月5日至9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天祝藏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潭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对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左一)同代表们一行在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了解产业扶贫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运营情况。(张燕供图)
五年来,甘肃省各级人大依托覆盖全省各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站)”等平台,通过开展“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五个一”主题活动等,让代表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表率。据统计,全省8.3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中的7.3万多名人大代表,为4000多个贫困村、11万贫困户落实项目、协调扶贫资金,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推动解决了扶贫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2019年8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全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扶贫项目、随机入户走访、现场询问、听取汇报、座谈提问等方式,代表们充分了解了“两州一县”尚未脱贫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点扶贫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深度贫困地区尚未脱贫的特殊困难群体脱贫进展情况、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完善发展条件情况等,并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深入调研,人大代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提的意见建议,成为全国人代会、省人代会上代表建议的重点内容。2019年,甘肃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8件建议中,其中5件都与建议国家支持甘肃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有关。
尽职尽责,倾心帮扶。五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落实在全省脱贫攻坚和帮扶工作中的责任,结合机关实际,发挥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在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生态环境、助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2019年底,联系帮扶的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6个帮扶村全部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73%。
2020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按照摘帽不摘责任的要求,在从严落实脱贫标准要求、发展扶贫产业、开展消费扶贫、巩固扶贫成果等方面狠下功夫,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质量不断提升。
记者:张燕、于浩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甘肃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工程型、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2015年9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对加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维护供水用水双方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经过三次审议,2017年7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2012年3月出台的甘肃省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进行了修订通过,为依法推进和规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7月25日,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关于《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垃圾围村”现象将获得依法治理。(张燕供图)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考虑,也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着眼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有效遏制“垃圾围村”现象,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2017年9月出台《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用法治力量有效解决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对全省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19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了《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为依法实施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法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加上原有的《甘肃省农村公路条例》《甘肃省农村能源条例》《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节奏,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和“三农”工作领域的法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脉问诊”
为了补齐最短的短板,2019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将“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冲刺清零、教育扶贫、农民就业技能培训等情况列入“大调研”专题调研内容。同时,突出“三农”工作重点,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土地落荒问题等开展调研。
根据调研情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将14篇调研报告提出的72个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向省委进行了专题摘编报送,13项有关“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冲刺清零问题、6项有关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如何激发内生动力问题位列其中。鉴于情况摸得透、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甘肃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相关部门逐个核实、挂牌督战、限期解决、彻底清零并报告结果。甘肃省委督查报告建议将这些问题一并纳入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范围,逐项逐条落实目标任务。为此,甘肃省直部门和市州都采取了实质性措施,一对一进行了整改。从甘肃省委督查室跟踪督办的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问题都在加快解决和推进当中,有的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2020年9月23日,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针对如何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相关问题,向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询问,力促将“技能甘肃”打造成精品工程。图为联组会会场。(张燕供图)
以“围绕中心、服务决策、推进工作”为着眼点的“大调研”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自2018年开始至今的重点工作,农村“三变”改革、“两州一县”脱贫攻坚、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是调研的主要内容。
通过专题调研、联合调研和委托调研,经过省市县乡四级人大联动攻关、各级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学者深度参与所形成的一批调研报告充分反映了全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破解建议。调研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及时上报省委、转送省政府,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次给予批示并在全省性的会议讲话中引用、在相关工作安排部署中予以吸收采纳。
“既为省委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参考,又为地方和部门及时解决问题、推动任务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督查报告对“大调研”做出如此评价。
五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将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与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相结合,将集中监督和经常性监督、直接监督和委托监督相结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脉问诊”、保驾护航。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分别带队,多次赴贫困程度较深的市州、县市区和乡镇,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适时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工作报告,并就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教育卫生、电商扶贫等问题,向省政府和省直有关单位进行询问,为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扶贫资金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开展扶贫资金监督是甘肃省委交给省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7月至8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带队,联合第三方力量,连续四次对“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的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进行了覆盖监督检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批示中对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反馈的“控辍保学注水较多、义务教育降格以求”等突出问题,2019年4月至5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调研教育扶贫工作的同时,深入6个市州25个县市区,就义务教育“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后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形成报告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跟踪监督方式新、作风实,指出的问题有凭有据、提出的建议准确可行。
此外,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两次执法检查深入扎实,如实反映了管理现状,找准了短板和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纷纷点赞。
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的力度、准度、温度不断加大。“技能甘肃”建设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支撑。6月至9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对制约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常委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审议的同时,以专题询问的形式,针对如何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相关问题,向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政府部门负责人展开询问,力促将“技能甘肃”打造成精品工程。
与此同时,听取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跟踪监督常委会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调研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继续检查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题调研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两州一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贫困县乡镇寄宿制学校冬季供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情况,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为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的监督靶向更加精准、实效不断增强。
让代表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表率
10209名五级人大代表按照“发挥特长、立足本职、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参与率达到89%。各级人大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15385户、帮办实事27269件、培育富民产业2903项(处)、组织输转劳务23032人次;围绕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开展和参与各类调研、视察、评议4434次,走访群众47239人次,征集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建议1728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647件次……
这是一份甘肃省陇南市“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三年成绩单。

2019年8月5日至9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赴天祝藏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潭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对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图为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玺玉(左一)同代表们一行在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了解产业扶贫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运营情况。(张燕供图)
五年来,甘肃省各级人大依托覆盖全省各乡镇街道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站)”等平台,通过开展“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五个一”主题活动等,让代表成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表率。据统计,全省8.3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中的7.3万多名人大代表,为4000多个贫困村、11万贫困户落实项目、协调扶贫资金,有力助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推动解决了扶贫领域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高效规范运行。
2019年8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全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扶贫项目、随机入户走访、现场询问、听取汇报、座谈提问等方式,代表们充分了解了“两州一县”尚未脱贫的“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重点扶贫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深度贫困地区尚未脱贫的特殊困难群体脱贫进展情况、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完善发展条件情况等,并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深入调研,人大代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提的意见建议,成为全国人代会、省人代会上代表建议的重点内容。2019年,甘肃代表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8件建议中,其中5件都与建议国家支持甘肃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有关。
尽职尽责,倾心帮扶。五年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落实在全省脱贫攻坚和帮扶工作中的责任,结合机关实际,发挥各自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在群众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生态环境、助贫济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帮扶村和贫困户协调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2019年底,联系帮扶的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6个帮扶村全部实现了整村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73%。
2020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按照摘帽不摘责任的要求,在从严落实脱贫标准要求、发展扶贫产业、开展消费扶贫、巩固扶贫成果等方面狠下功夫,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脱贫质量不断提升。
记者:张燕、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