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巧用“加减乘除”法助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8-18 15:26:03

  党的十九大以来,甘肃省泾川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定位,紧紧围绕打造“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监督有力、民主法治,服务群众、尽职有为”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巧用“加减乘除”法,夯实履职基础,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加强作风建设,推动新时代县乡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学习,夯实履职基础。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集中学习、讲授党课、研讨交流等制度,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人大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看家本领,持续抓好中央18号文件、中办10号文件和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加强改进人大工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在深化学习中增强政治定力,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学习研讨活动,加强对会议文件、人大业务、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促使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熟悉人大工作程序、掌握人大工作规律。
 
  “减”少繁琐,增强监督实效。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少而精、重实效”的原则,紧扣全县中心工作,减少程序性监督,增加实质性监督,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计民生保障等工作列为监督重点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扶贫开发、文化产业、城市建设、危房改造、环境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22次,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审议意见116条。充分发挥人大“法律巡视”职责,组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预算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等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观摩检察院公诉活动,依法审查10余份规范性文件,切实提高监督质量,拓展和增强监督效果。在监督过程中,彻底减去“走马观花”式监督,做到既看亮点,也看负面,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在对监督议题审议发言时注重少说或不说表扬话,多谈意见建议,促进相关工作更加有效有序开展。
 
  “乘”势而上,激发代表活力。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能力提升、作用发挥作为开展“人大代表在决战脱贫中发挥模范作用”和“凝心聚力战疫情,泾川人大在行动”活动的核心,把“人大代表之家”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阵地、反映人民呼声的渠道、选民监督代表的窗口,努力在新时代升级代表工作新版本,推动代表活动达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根据代表工作实际,全县建成“人大代表之家”78个,在泾川的33名平凉市人大代表和177名县人大代表,分乡镇、社区组建代表小组15个,766名乡镇人大代表按村或联村组建代表小组89个,为代表更好履职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基础。自建“家”以来,共组织开展集中培训、视察调研、入户走访等各类活动397次,接待选民514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96条,协调化解矛盾纠纷112起。坚持每年20%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接受选民监督。积极鼓励和支持人大代表参与政风行风评议,担任执法执纪、阳光村务、村庄环境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等监督员,使代表真正融入乡村事务管理和决策,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
 
  “除”去不足,转变工作作风。泾川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挺在前面,扎实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和作风建设年活动,以钉钉子、拧螺丝精神,持之以恒查摆纠正“四风”及其新表现。结合人大工作实际,针对单位和个人在思想作风、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工作纪律、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大讨论,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促进机关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所提意见和建议列出问题清单,狠抓整改落实。同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紧抓不放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着眼长远建章立制,持续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把在政务运行、会议服务、来信来访、责任落实等方面采取的系列整改措施,以制度形式长期坚持,修订完善了26项工作制度,用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