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09-15 15:47: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群众所盼、民生所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的甘肃省兰州市,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和殷切希望奋力前行,“水润金城、水秀金城、水富金城”的美好愿景,伴随着“都会城市、精致兰州”建设的深入推进逐步实现。
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更好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是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职尽责、为民用权能力的重大考验。地方人大如何助力守住生态红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怎样依法履职、怎样维护民利、怎样回应关切?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近年来,在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人大力量、作出了人大贡献,努力让兰州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
今年以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地方性法规1部、起草1部、审议2部,开展4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开展调研12批次,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3项,通过立法、监督、督办代表建议等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工作中顺利通过党和人民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意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是根本保障。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才能在“两山论”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法治力量。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坚持“立、改、废”并重,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推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地方立法的高质量推动生态环保的高质量,为兰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目前,全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43部,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就占22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立法方向是前提。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要求,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把生态环保领域作为地方立法的主攻方向。2017年4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立法规划》出台,涉及制定、修订、调研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任务13项。同时,立足工作需要和发展形势,每年制定立法计划,围绕黄河流域兰州段高质量发展、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等,及时将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项目纳入常委会立法计划,全力推进生态环保领域“小切口”立法。
用法治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要体现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上。2019年3月1日施行的《兰州市什川古梨树保护条例》是一部专门针对古梨树资源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保护和提升古梨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价值提供了法治保障。
“兰州蓝”已经成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的响亮名片。2019年10月30日,《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经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通过法规形式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益做法固定下来,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燃煤及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业农业及其他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该条例的出台,对兰州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在巩固“兰州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一项重大成果。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兰州段,赞誉“黄河之滨也很美”,提出“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今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两部法规的出台,将对推动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已经完成二审工作,《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在起草。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平多次安排部署、协调推进两部法规的制定工作,明确提出《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要“坚持政治性,体现生态文明;坚持群众性,体现人民至上;坚持科学性,体现合情合理;坚持实用性,体现经久耐用;坚持历史性,体现传承留存;坚持协调性,体现风貌统一;坚持整体性,体现系统完善;坚持严肃性,体现务实管用”,为法规制定明确了方向。
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衔接不够,是近年来生态环保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及时进行修改或清理。目前,对实施的《兰州市燃气管理条例》《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等进行了审查,对《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兰州市保护城市重点公共绿地的规定》开展了法规清理工作,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发挥人大监督利剑作用,推动法规落实、意见办理、问题整改。如何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让监督有深度、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一直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和创新的重大课题。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理念,监督重点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拔剑出鞘、精准出击,打出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组合拳”,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环保的重点在哪里,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哪里,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任务就跟进到哪里。
水,是生命之源。打好碧水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一场硬仗。全力以赴保证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党和政府的底线任务。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专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情况进行检查。这项执法检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执法检查组坚持依法原则,突出问题导向,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检查了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法定职责情况。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使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成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执法检查,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兰州市饮水安全及水源地建设等内容现场发问,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更好落实,促进了水污染防治法有效实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抓手和硬任务,事关民生福祉、乡村振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及时听取和审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报告》,提出要突出塑造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规划引领等意见建议,推动全市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同时,每年都听取和审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推动解决突出环保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医疗废物污水规范化处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组织召开兰州市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工作会议,专题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向全市人民晒出“成绩单”,促使全市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和处置水平稳步提高。
完成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今年7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环保专家,先后赴兰石化厂区、七里河区和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项目现场等7个点,实地调研检查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重点问题反馈整改情况,督促市人民政府对群众不满意、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律进行“返工”“补课”。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8个调研检查组,先后赴鱼儿沟黑臭水体治理现场、碧桂园三期土方工程、西津垃圾处理场等20多个点实地检查,督促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是人民意志的代言人,他们最清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尊重人大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如何更好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几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和大力引导人大代表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开展活动和监督推动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视察调研,让代表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见建议,掌握了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增强视察的实效性和代表建议的合理性,真正做到建言献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同时,采取跨年督办、现场督办、领衔督办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使代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到实处。2019年以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共收到生态环境类代表建议意见30件,办结率达到100%,其中,对涉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于切实推进兰州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建议》《关于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和洪沟综合治理的建议》等影响力较大的意见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张建平表示,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一如既往扛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要求上,践行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更好发挥作用、贡献力量,是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履职尽责、为民用权能力的重大考验。地方人大如何助力守住生态红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怎样依法履职、怎样维护民利、怎样回应关切?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近年来,在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两个维护”的高度来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人大力量、作出了人大贡献,努力让兰州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
今年以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出台地方性法规1部、起草1部、审议2部,开展4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开展调研12批次,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3项,通过立法、监督、督办代表建议等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工作中顺利通过党和人民的检验。
织密制度之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意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是根本保障。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才能在“两山论”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彰显法治力量。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坚持“立、改、废”并重,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立法,推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地方立法的高质量推动生态环保的高质量,为兰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目前,全市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43部,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就占22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立法方向是前提。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要求,按照省委、市委部署,把生态环保领域作为地方立法的主攻方向。2017年4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立法规划》出台,涉及制定、修订、调研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任务13项。同时,立足工作需要和发展形势,每年制定立法计划,围绕黄河流域兰州段高质量发展、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等,及时将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立法项目纳入常委会立法计划,全力推进生态环保领域“小切口”立法。
用法治保障生态环境保护,重点要体现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上。2019年3月1日施行的《兰州市什川古梨树保护条例》是一部专门针对古梨树资源保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为保护和提升古梨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价值提供了法治保障。
“兰州蓝”已经成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的响亮名片。2019年10月30日,《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经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通过法规形式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益做法固定下来,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燃煤及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工业农业及其他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规范。该条例的出台,对兰州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在巩固“兰州蓝”、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一项重大成果。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黄河兰州段,赞誉“黄河之滨也很美”,提出“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今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两部法规的出台,将对推动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已经完成二审工作,《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在起草。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建平多次安排部署、协调推进两部法规的制定工作,明确提出《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要“坚持政治性,体现生态文明;坚持群众性,体现人民至上;坚持科学性,体现合情合理;坚持实用性,体现经久耐用;坚持历史性,体现传承留存;坚持协调性,体现风貌统一;坚持整体性,体现系统完善;坚持严肃性,体现务实管用”,为法规制定明确了方向。
地方性法规与上位法衔接不够,是近年来生态环保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及时进行修改或清理。目前,对实施的《兰州市燃气管理条例》《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等进行了审查,对《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兰州市保护城市重点公共绿地的规定》开展了法规清理工作,切实维护了法制统一。
出鞘监督利剑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要发挥人大监督利剑作用,推动法规落实、意见办理、问题整改。如何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让监督有深度、有精度、有力度、有温度,一直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和创新的重大课题。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理念,监督重点聚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紧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拔剑出鞘、精准出击,打出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专题询问“组合拳”,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环保的重点在哪里,群众关注的热点在哪里,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任务就跟进到哪里。
水,是生命之源。打好碧水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之一,也是一场硬仗。全力以赴保证人民群众喝上干净、安全的水,是党和政府的底线任务。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专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办法》情况进行检查。这项执法检查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执法检查组坚持依法原则,突出问题导向,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重点检查了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落实法定职责情况。
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使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成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结合执法检查,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兰州市饮水安全及水源地建设等内容现场发问,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更好落实,促进了水污染防治法有效实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抓手和硬任务,事关民生福祉、乡村振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及时听取和审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报告》,提出要突出塑造特色、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规划引领等意见建议,推动全市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同时,每年都听取和审议《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推动解决突出环保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医疗废物污水规范化处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组织召开兰州市医疗废物污水处置工作会议,专题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向全市人民晒出“成绩单”,促使全市医疗废物污水管理和处置水平稳步提高。
完成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今年7月,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环保专家,先后赴兰石化厂区、七里河区和安宁区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整改项目现场等7个点,实地调研检查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重点问题反馈整改情况,督促市人民政府对群众不满意、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律进行“返工”“补课”。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8个调研检查组,先后赴鱼儿沟黑臭水体治理现场、碧桂园三期土方工程、西津垃圾处理场等20多个点实地检查,督促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效。
凝聚攻坚合力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是人民意志的代言人,他们最清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尊重人大代表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的权利,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如何更好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几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精心组织和大力引导人大代表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开展活动和监督推动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视察调研,让代表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见建议,掌握了解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增强视察的实效性和代表建议的合理性,真正做到建言献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同时,采取跨年督办、现场督办、领衔督办等方式,强化跟踪问效,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使代表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建议意见落到实处。2019年以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共收到生态环境类代表建议意见30件,办结率达到100%,其中,对涉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于切实推进兰州市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建议》《关于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和洪沟综合治理的建议》等影响力较大的意见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破坏生态环境、危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张建平表示,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一如既往扛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要求上,践行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