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0-12-28 16:44:37

  2020年2月,甘肃省秦安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10月,经全面验收,剩余的5个贫困村批准退出。至此,秦安县彻底摆脱贫困,阔步迈入小康社会。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监督,踊跃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主动作为,以实际行动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压实政治责任,在全员参与中彰显“政治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狠抓工作落实,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政治担当,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开展挂牌作战。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7名县级领导干部积极应战、主动担责,每位领导联系了1镇1村和2户以上贫困户,带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主动请缨,包抓了2个深度贫困镇之一的中山镇,今年又到另一个未脱贫村——深度贫困镇王铺镇青岭村开展挂牌作战;另外两位常委会副主任担任了全县脱贫攻坚专责组组长,分别负责危房改造和教育扶贫工作。各位常委会领导坚持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为所联系镇、村、户在产业、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近3年来,针对联系镇在公路建设、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种植养殖业发展、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国土绿化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召集县农业农村、住建、水务、林草、交通运输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现场办公25次,召开协调会48次,为联系镇和困难群众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近125件,一些脱贫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年轻干部主动请缨,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2014年以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先后把4名党性强、作风硬、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派驻到贫困村,担任王尹镇郝康村、中山镇东寨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工作队员,另有1名同志担任了1个软弱涣散村的临时第一书记,有3名同志担任3个非贫困村的驻村帮扶联络员。这些同志驻村后,深入了解村情民意,详细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情况,与镇村干部、群众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制定帮扶计划,通过“五抓”措施,推动贫困村早日脱贫。一是抓党建,建强脱贫组织。驻村同志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致富带富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二是抓建设,筑牢脱贫基础。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根本目标,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加快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三是抓产业,提高脱贫成色。秦安县已经形成以林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但产业发展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附加值低,缺乏深加工环节,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有限。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在做大做强林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特色农产品走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四是抓帮扶,暖心助力脱贫。每位工作队员驻村后,都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办,真心认亲、诚心结亲、实心帮亲。除正常工作之外,他们还为因摔伤生活不能自理的赵进仓送去方便面等生活用品,为陈旺虎联系危房改造相关事宜,为身患重病的黄宏亮、寇瑞东组织捐款,力所能及地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帮扶成效。由于工作突出,在年终考核中多人多次获得优秀等次,1人被评为全县优秀驻村帮扶工作队长。五是抓扶志,坚定脱贫信心。驻村帮扶工作队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进村后,首先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帮助贫困户破除“人穷志短”的陈旧思想,树立“人贵有志”的自强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转贫为富的内在动力。在中山镇东寨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建成了民俗馆、专家大院、党建共建基地,对全村各阶段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张榜公示,建成光荣榜,形成了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
 
  机关干部全体出动,倾力助力脱贫攻坚。秦安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深、悟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会同相关单位、协助有关镇党委政府定期不定期地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把人大机关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充分发挥组长单位作用,除选派4名同志常驻贫困村开展工作外,27名机关干部职工全部进村开展帮扶工作,每名机关干部职工联系5至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中山镇东寨、缑湾、车山、郭箕4个村开展常态化对口帮扶。近3年来,累计进村入户2100余人次,帮助161户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思路、解决发展困难。机关干部发挥各自特长,在道路建设、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扶贫贷款、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联系村、户解决实际问题180余件,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挥人大职能,在视察调研中展现“监督性”
 
  脱贫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瞄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各阶段重点工作,依法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以来,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有关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报告23个,并形成了高质量的审议意见,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秦安县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生态林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初中教师队伍建设的报告》《关于全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等专项工作报告10多项,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进行有力监督。一是聚焦产业扶贫开展调研。秦安县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贫困户增收这个“牛鼻子”,围绕林果产业、电子商务、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县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以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发展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为核心,以扶强做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饮水、住房等发展瓶颈,督促县政府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聚焦民生福祉开展专题调研。围绕教育、卫生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督促县政府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扶贫措施,切实防止因学、因病、因灾返贫。
 
  依法履行职权职责,强化脱贫攻坚法治保障。围绕脱贫摘帽任务目标,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平安秦安、法治秦安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与法治脱贫,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支撑。先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脱贫攻坚靠法的法治环境;结合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了与精准扶贫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法、教师法、食品安全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执法检查;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民法典培训班、开展宪法联系点等活动,对农村常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解读,提高群众知晓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为全县脱贫摘帽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深入开展视察活动,高质量提出意见建议。为全面了解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动脱贫攻坚,秦安县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对脱贫攻坚行动开展专题视察。视察组深入贫困村和建档立卡户以及部分扶贫项目现场,实地察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危房改造建设、村组道路硬化、饮水安全改造提升项目、义务教育改薄项目、村卫生室建设、农村改厕、环境卫生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情况、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情况等,全面了解全县脱贫攻坚各阶段重点工作,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做大做强林果业,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特色农产品走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要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继续巩固均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农村公路、供水、供电、环保、网络、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大力推进农村地区重大传染病防治,防止因病返贫;要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发挥造血和输血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推动贫困户“敢脱贫”“勇脱贫”,确保决胜全面小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代表踊跃参与,在积极作为中凸显“人民性”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最能反映人民的意愿,最能体现人民的期盼。秦安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直接联系选民、与广大群众密切接触交流以及宣传政策方便、易被群众接受的优势,印发了《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号召和动员全县1000多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各级人大代表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找准定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本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宣传员、战斗员、技术员、监督员的作用,积极作为,率先垂范,很好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展现了人大代表新风采、树立了人大代表新形象,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秦安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递党的声音,当好“宣传员”。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宣传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医疗保障、教育扶贫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传递致富信息,传播党的政策,让贫困户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冲锋脱贫一线,当好“战斗员”。广大农村的基层代表,尤其是镇村两级干部代表,团结带领群众积极寻求脱贫致富的新办法、新路子,用实际行动践行和诠释着人大代表的庄严承诺。县人大代表、兴丰镇硬屲村党支部书记李录荣除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领班子成员大力发展林果业外,率先在全县实行了“巷长制”管理办法,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群众文明习惯养成提供了良好借鉴;市人大代表薛菊香、赵仰锐、蔡二成等大力发展果椒产业,积极探索电商扶贫,不断开拓省外果品市场,为秦安苹果、秦安蜜桃、秦安花椒和中药材销售作出了积极贡献。
 
  致力产业发展,当好“技术员”。农业专业技术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增强群众致富本领。省人大代表靳志强充分发挥林果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优势,进村入户传授苹果、蜜桃种植技术,每年开展林果技术培训达200余场次,参加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为秦安林果业发展壮大不断助力;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天水市人大代表蔡麟阁、安润洲将林果业研究作为毕生追求,通过实地勘查、科学实验、深入分析,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为秦安县林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还有许多乡镇人大代表不仅是村里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更是先进种植技术的“土专家”,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群众,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监督职能,当好“监督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监督职能,义务担任扶贫工作监督员,对与贫困户息息相关的吃饭、穿衣、饮水、住房、医疗、子女上学等问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确保脱贫攻坚各个环节公开、透明、阳光,确保按期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甘肃人大客户端通讯员  赵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