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建言献策——出席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综述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1-27 10:23:17

  1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出席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分15个代表团审议了代省长任振鹤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和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积极回应了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紧扣省情、紧贴民心、振奋人心的报告,是一个政治站位高、大势把握准、示范导向明、举措要求实的报告。报告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全面客观,对“十四五”时期工作部署和今年工作安排符合实际,体现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特别是纳入全国“三区三州”的甘南、临夏及天祝等深度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甘肃“苦甲天下”的标签已成为历史。对此,代表们在倍感振奋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农民群众收入水平仍然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艰巨程度一点不亚于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结合甘肃实际,代表们建议,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清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举,着力做好产业倍增、就业促进、乡村旅游三篇大文章。要把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着力做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篇大文章。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着力做好村级党组织建设、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和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三篇大文章。
 
  摆脱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向未来,代表们信心百倍。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将过去5年我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必须持续抓好的重大底线性任务。五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切实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代表们立足当地发展“据理力争”。白银团代表提出,加快建设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试验区,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治理的“白银样板”。重视高扬程灌区土地盐碱化治理,加快推进黄河上游祖厉河支流综合治理。甘南团代表建议,将甘南黄河上游生态水源涵养补给区上升为国家公园,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区域;加大对甘南州黄河、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政策项目的支持力度,实施好国土绿化行动,实现生态改善和群众增收互促共赢。
 
  构建治保并举的生态体系,着力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在这个共识下,代表们从当地发展实际出发,提出各种具体建议:要从政策法规层面加大生态保护督察约束力度,坚决杜绝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发生;要持之以恒抓好文旅产业,为绿色崛起作出贡献;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模式。要以“十大生态”产业带动性项目为载体,发挥绿色金融支持作用,发展绿色产业。要构建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绿色项目评估认证机构为主体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要积极争取将森林抚育、人工造林等营造林项目标准提高至平均每亩800元~1000元,以缓解生态建设资金缺口大的压力。对智慧林业建设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实现林业草原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目标。对林下经济养殖业、木本油料(油用牡丹)建设、林草旅游产业给予资金倾斜扶持。
 
  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甘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省情。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的重要而关键、现实又紧迫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构建双轮驱动的创新体系、协调联动的城乡体系、内外通畅的开放体系、新老统筹的基础体系、新旧并重的产业体系、优势互补的区域体系;强化甘肃通道功能,在交通上更大力度布局;不断缩小和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上的差距,特别是不断解决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弱、交通设施落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抓住煤电两个重点,强化技术管理创新举措,提升能源发展水平;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品牌上狠下功夫,在特色产业上资金要精准扶持,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奶业振兴计划,把奶产业作为全省重要战略布局实施;制定出台扶持种业发展专项政策,从人才、技术、资金等多方面予以保障推广,推动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进一步加大对国有龙头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做优做大做强;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整合数字资源,对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承接新兴产业;进一步理顺市县财政管理体制,增强市县财政自给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加强科技含量;注重加强人才竞争大战中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尽快出台符合省情的人才引进政策。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有代表认为,要把激发企业活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企业带活市场、发展经济,多倾听企业家心声,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增加精准性,持续加大贯彻落实力度,不断健全贯彻落实奖惩机制。出台更加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一如既往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存在的突出困难。有代表建议,进一步优化甘肃金融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和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争取各类金融机构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不断降低融资成本,扶持民营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特别是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在合理范围内给予适当倾斜,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性。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尽快出台更多像“不来即享”这样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惠企政策。政府要带好头,对招商中承诺的优惠条件、政策要兑现,建成法治政府、诚信政府,让企业家安心生产经营,让投资者放心来甘肃兴业。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扩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面对可期的未来,代表们还有更多的“金点子”。
 
  做深做细民生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突出民生优先的实践导向,强化民意为重的评价指向,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无小事。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代表们有一说一。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健康和幸福。代表们建议,将居民、农民基础体检费用纳入医保,推进全人群体检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门诊诊疗费用与住院费用均等报销机制,合理科学统筹调剂居民和农民的参保金;从医学层面强化公共卫生事业领域人才培养,强化医疗与预防协同作用,提高从事疾病预防人员的薪酬待遇,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经费支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加强县级医院建设和乡镇专业医技人员力量,改善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代表们建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水平;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学;探索教师编制改革,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扩大师资入口;加大对教育征地拆迁经费支持力度,适度放宽补助资金适用范围;健全跨区域教育经费和人员工资统筹支付或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中心城区教育经费支持;加强县乡幼儿园特别是城区幼儿园建设,解决入园难问题。
 
  此外,代表们还建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视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把疫情防控提到做深做细民生工作首要位置。
 
  紧扣“品质”二字,做实“品质”文章,用情用力保民生一直是代表们最为关切的时代命题。
 
  (甘肃人大客户端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