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直播回放】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

稿件来源:新甘肃 发布时间:2021-05-27 14:25:33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陈克恭、吴明明,秘书长李德新出席会议。副省长何伟代表省政府到会听取意见。(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玉芳 宋芳科)
 
  正在进行!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同志们:
 
  按照本次常委会日程安排,今天下午我们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
 
  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定权利。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具体安排,通过联组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现场询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也有利于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好的督促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围绕工作重点、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和密度,每年都选择若干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询问,2018年组织开展了4次,2019年组织开展了3次,2020年组织开展了2次,从精心选题、做好问前功课、到加强跟踪监督,从闭门会议、到网上图文直播、记者现场连线,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提高了审议质量,增强了监督实效。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前年就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去年就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反响很好,相关部门重视,工作推动有力,联组询问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六稳”“六保”任务落实,结合已开展的就业促进法和就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及整改落实跟踪监督情况,以稳就业保就业为主题开展专题询问,力求通过这种有效的监督形式,更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落实落细,进一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
 
  25日上午,我们听取了省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26日下午进行了分组审议,在此基础上,今天下午召开联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马青林】
 
  省政府对今天的联组会议高度重视,何伟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到会听取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残联、省税务局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参会并回答询问。
 
  按照会议程序,会前已有部分委员和列席会议的代表报名发言询问,其他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还有要求发言的,也请举手,经主持人允许后可以发言询问。请在询问和应询时直奔主题,突出重点,发言询问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应询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下面,就请各位委员和代表发言询问。

  正在进行!省人社厅厅长周丽宁应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是,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请问省人社厅,我省是如何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失业保险保障工作的?
 
 
  【省人社厅厅长 周丽宁】应询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代表,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人社工作特别是就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正如李世红委员所说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工作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级人社部门顶压前行、攥指成拳,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特别是我省多措并举推动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列为值得总结提炼和推广的6条经验之一;省人社厅先后在国家举办的就业论坛和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就业扶贫工作成效。今年,针对国际疫情持续高发态势和全省面临的就业压力,我们在认真总结去年稳就业保就业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持续把政策落实作为支撑,把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作为底线性任务,实施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截至4月底,全省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万人。
 
  【省人社厅厅长 周丽宁】应询
 
  一是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去年我省在全国较早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5条”、支持中小微企业“36条”、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33条”、保就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超常规、阶段性举措,对帮助企业纾困、稳定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政策举措今年还继续实施。特别是最近,人社部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将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扩围、困难人员培训生活费补贴等八项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延续实施到2021年底,为帮助困难人员缓解生活压力、尽快实现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发挥好一揽子政策作用,积极推动落地见效。
 
  【省人社厅厅长 周丽宁】应询
 
  二是鼓励支持灵活就业。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通知》,提出大力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积极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努力推动新职业应用、着力促进非全日制就业提质扩容等九项具体措施。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按规定落实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贴;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就业的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020年共为3.2万名灵活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56亿元,今年一季度为0.49万名灵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0.34亿元。
 
  【省人社厅厅长 周丽宁】应询
 
  四是积极开展就业帮扶。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多途径实现就业。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采取“一对一”就业帮扶措施,及时提供岗位信息、求职推介、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精心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主动上门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综合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名成员尽快就业,确保实现动态消零,目前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8万人。
 
  【省人社厅厅长 周丽宁】应询
 
  三是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按照国家要求,去年以来全省人社系统认真组织实施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阶段性实施失业补助金政策、阶段性扩大失业农民工保障范围、阶段性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等七项举措,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城乡所有参保失业人员,实现了参保失业人员保障全覆盖。同时,我们以失业保险金“畅通领、安全办”活动为抓手,通过精简证明材料、增加服务供给、推进网上申领,确保实现失业人员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应享尽享。2020年全省共发放失业补助金2.29亿元;今年1-4月,共发放失业补助金5.16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延续阶段性失业保险保障政策要求,对今年新发生的参保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均发放失业补助金;对参保不满1年的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省人大社会建设委主任委员 刘为民】询问
 
  就业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大局。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促进就业增长。请问省发展改革委,我省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和打算?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甘肃省“十四五”规划明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将稳定和促进就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发展改革委考虑通过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具体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第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一是壮大发展特色农业促就业。大力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甘味”特色农产品为方向,发展壮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系机制,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各类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增加城乡就业岗位。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促就业。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和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注重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培育养老专业化队伍,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继续扩大“陇原妹”“礼贤嫂”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三是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促就业。聚焦文化强省、旅游大省建设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与康养、美丽乡村、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有序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纪念品,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带动就业增长。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第二,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一是拓展新经济就业空间。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基建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拓展新经济就业空间,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步伐;聚焦4G补短板、千兆宽带、5G网络覆盖等重点,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数字化平台,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现代农业、通道物流、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创新发展。二是拓展新业态就业空间。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传媒、智慧办公、跨境电商、智慧会展、云展览等新业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鼓励以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为引领,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提高重点地区、困难地区和城镇就业承载力。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三是拓展新商业模式就业空间。大力发展数字商务新业态,建立与头部电商合作新模式,带动省内外企业优势互补、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融通创新发展。促进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快速发展。支持大型餐饮龙头企业发展“中央厨房”业态,提升中央厨房配送能力,通过新商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省发展改革委还将立足职能实际,从以下两方面增加就业岗位。一是以重大项目投资建设为抓手,大力拓展就业岗位。按照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传统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安全保障7个重大工程项目包,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带动性的重大工程,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要求,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增长。引导省属、各市、县(区)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按照属地化原则,建立土地征用与就业联动机制,优先使用本地农民工;建立技能培训与项目建设协同机制,提升农民工劳动力价值;畅通信息渠道,有效对接供需,确保项目建设本地用工人数不低于用工总量的30%。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冯旭】应询
 
  二是加大以工代赈工作力度,促进农民工有序就业。在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农村产业配套设施和林业生态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模式,组织并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参与乡村建设,尽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劳务报酬资金占比不低于15%,充分发挥以工代赈促进就业作用,努力增加脱贫地区居民就地务工收入。总之,促进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委会同省人社厅正在抓紧修改完善我省“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有关我省促进就业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将在专项规划中进行更加详细的部署和安排。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范鹏】询问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疫情背景下留学渠道受到极大的影响,叠加部分出国留学人员的归国潮,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面临更大的压力。请问省教育厅,目前我省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样?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应对措施?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2021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15.5万,创历史新高,同时,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高校毕业生迎来历史最难就业季。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早谋划、早启动,经常抓,抓经常,多次召开党组会安排部署,明确目标,要求“查疫情防控必过问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同时积极对接教育部,扩大专升本和研究生招生人数,确保今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去年水平。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专题到高校调研检查,要求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压实责任,动员全校教职工力量促进就业。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一是早安排早部署。2020年11月,省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要求和具体落实措施。学生开学后,2021年3月份召开2021届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次视频调度会,第一次将会议开到全体毕业班辅导员,全省2183名就业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对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督促。明天,组织召开就业工作第三次视频调度会。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二是开展就业创业活动。举办2021年甘肃省高校就业指导讲师训练营线上培训,提高我省就业指导教师授课水平;举办甘肃省首届高校区块链技术应用人才就业创业大赛,加快高校区块链相关专业建设;首次组织全省高校就业创业导师到各校巡讲,重点帮扶,精准指导,加强交流,提升各校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开展2021年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工作,首次明确学生参与项目的比例,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全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连续两年开展省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发挥高校优秀毕业生激励示范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今年提高评选比例,全省共评选3037名;组织就业创业教师培训,今年连续开展两期,共培训200人,有力推动了就业工作的开展。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三是加强调研督查。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就业工作,厅领导带队对部分高校就业工作和就业平台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了解重点院校就业基本情况和就业平台建设情况;赴民族院校进行调研,了解少数民族毕业生和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划拨专项资金开展专项调研,促进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为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就业的良好氛围,省教育厅划拨专项资金拍摄制作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宣传片,宣传推介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开展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尽早就业。
 
  五是压紧压实责任。启动“周统计旬通报”制度,每周对各校招聘会宣讲会组织情况、人员配备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对工作落实不扎实、进展缓慢的高校点名通报。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六是开拓政策性岗位。为持续形成就业合力,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科技厅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岗位的开拓落实力度,每周统计,定期上报。专升本计划13880人,较去年增加412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253人,较去年增加1030人,第二学士学位计划继续保持2400人,并要求所有项目6月1日前全部结束。涉及毕业生就业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也已如期举行。
 
  七是狠抓应届毕业生入伍。举办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大力宣传大学生征兵优惠政策;下发通知要求组织适龄学生收看征兵宣传片;对全省高校征兵情况进行现场督促。截止目前,已有1320名毕业生参军入伍。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毕业生离校还有一个月时间,省教育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我们实行周统计旬通报制度,效果很好,我们将继续坚持,形成常态,实行周统计、旬通报、双月调度制度。
 
  二是加强督导推进。针对个别重视不够,工作推进落实迟缓的高校,省教育厅将进一步健全就业核查、工作督查、工作约谈等工作机制,深入高校开展工作督导检查,对工作滞后院校重点督导,也将对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高校进行督查,以督查促提升。
 
  【省教育厅厅长 王海燕】应询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举办多类型、多层次的就业人员队伍培训,提升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全省就业创业导师库导师作用,开展巡回宣讲、定向指导;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大赛和活动,通过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就业创业实践能力。
 
  四是严格落实相关制度。将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就业去向落实率、就业质量密切挂钩,对就业去向落实率高、社会需求大的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项目优先支持,对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社会需求小的专业削减招生规模、停止招生甚至撤销专业。
 
 
  【全国人大代表 马晖玲】询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稳就业工作的影响,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3月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在这两个文件中提出,指导国有企业连续两年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请问省国资委,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情况如何?
 
 
  【省政府国资委主任 吴万华】应询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省政府国资委指导督促省属企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创业平台,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措施落实落地。2020年,41户省属企业(含2户金融企业、4户文化企业)共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8895人,其中本科以上6573名,较2019年增长49%。今年1-4月,省属企业共招录高校毕业生3868名,其中本科以上2729名。省政府国资委连续两年制定印发了《省属企业人才工作要点》和《重点任务台账》,与省教育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甘肃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奖补政策,组织召开了主要领导参加的省属企业人才工作座谈会,督促省属企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
 
  【省政府国资委主任 吴万华】应询
 
  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去年4月、5月,省政府国资委先后与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举办了3场网络线上专场招聘会。今年4月,与省人社厅联合举办了“花开邀蝶、广纳贤才-2021年甘肃省国有企业春季专场招聘会”,签订招聘意向协议1621份。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企业积极参加国家“央视频”平台的招聘活动,通过校园招聘、社会化公开招聘和订单式委托培养等方式,持续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
 
  【省政府国资委主任 吴万华】应询
 
  下一步,省政府国资委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指导督促各省属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保居民就业”战略部署。一是抓好人才培养和储备,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人才基础。指导省属企业深入实施《省属企业“十四五”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和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2020-2022年)三年行动,着力推动建立省属企业人才引进培育、选拔使用、考核激励、服务保障和人才工作督导推进五项机制,围绕打造省属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和党务工作“四支人才队伍”,认真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岗位需求、员工数量、人员结构以及经营需要等情况,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为省属企业可持续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今年计划招录本科以上高校毕业生5120名。
 
  【省政府国资委主任 吴万华】应询
 
  二是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引人育人,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依托省属企业196个研发平台、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5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立省属企业与中科院“一院三所”等院所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今年确定的27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及推动省属企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引进培育科技创新型高校毕业生人才,今年计划招录硕士研究生642名、博士25名。
 
  【省政府国资委主任 吴万华】应询
 
  三是支持高职院校办学,培养引进实用技能型人才。指导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积极推行以“招工及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吸纳一批适应产业链现代化需要的技能技术型高职毕业生,进一步扩大技能岗位招聘规模。四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指导省属企业分层分类开展骨干员工持股、技术和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分红等多种激励措施,制定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员工薪酬分配办法,建立与行业特点、发展阶段、人才结构相适应,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工资总额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与业绩挂钩、与贡献匹配、与人才引进需求相适应的人才收入合理增长机制,留住人才,稳固就业。
 
  【常委会委员 张建平】询问
 
  去年以来,新冠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比较大。请问省工信厅,我省在援企纾困,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岗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疫情发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省工信厅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积极推进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工业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会同各市州、各成员单位一道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真心实意为企业纾困解难。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一是完善组织和政策体系。2020年3月18日,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部署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审议通过《甘肃省优秀中小企业和优秀中小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方案》,拟在今年开展评选表彰。2020年4月27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进会,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020年7月3日,省委、省政府成立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2家增加至49家。疫情以来,对标贯彻国家惠企政策,省上相关部门提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保市场主体稳定工作方案》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实施意见》、《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考核评价试行办法》和《甘肃省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上市方案》等系列惠企政策。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今年,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安排,正在修订完善《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计划7月份进入省人大常委会一审程序,9月份颁布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协调督促机制,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实行周报告周通报、旬问卷调查、月调度协调等动态闭环督促制度,协调各项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二是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建立并落实省市县三级工作专班、“四包”责任机制(包抓企业复工复产、包抓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包抓支持政策兑现、包抓经营困难解决)、派驻企业“联络员”制度,细化分解35条保市场主体和18条保产业链供应链措施。梳理企业难点堵点问题2636件,协调解决2474件,办结率94%。建立产业链供应链核心配套企业名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有机衔接,协调省属企业与9743户中小微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涉及金额443.97亿元,为2369户中小微企业预付13.07亿元采购款。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调研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时反映的949件涉企问题,已办结931件,办结率98%。全面摸排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司法诉讼困难和问题,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移交183起困难案件。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86.72万户,同比增长9.32%。其中,新设立企业8.08万户,同比增长15.92%;企业总数累计达到49.6万户,同比增长13.51%。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三是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要求,省工信厅加大“专精特新”和“规下转规上”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全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41户、累计达到219户,向工信部推荐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户、累计达到29户,全年净入规企业204户,并对每户新晋级企业给予30-50万元奖励。省科技厅加大科技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对862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研发投入达7.2亿元),预拨付研发补贴经费7740万元,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29户,组织1194户科技中小企业完成入库评价。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四是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有效落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不来即享”服务理念,开发甘肃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录入涵盖43个部门706条涉企政策文件,向41.9万户企业精准推送政策短信2784万条,已有15个部门894个涉企在线办理事项,链接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融资、减税、降费、奖补等惠企政策。在金融支持方面,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出台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实施方案,2020年全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268亿元,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440亿元;省工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银保监局联合召开甘肃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银企对接会,现场签约154.43亿元;省工信厅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资金8072万元。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在税费优惠、降低成本、减免房租、减免公路通行费、阶段性降电价方面,省税务局、省人社厅、省政府国资委、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交通运输厅、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等部门减免、降费、缓缴、返还相关税费共计286.55亿元。在清欠工作方面,98.59亿元欠款全部清偿完毕,提前完成国家清欠任务。经第三方机构评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对清欠工作满意度总体达到90.7%。
 
  【省工信厅副厅长 陶英平】应询
 
  五是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水平。省工信厅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4.6万家次,组织102名企业负责人分赴人大、上海交大进行领军人才培训,联合电信移动公司向1.993万户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免费上云”服务。省科技厅组织我省科研院所、企业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396个,吸纳应届毕业生1157人。2021年5月7日-5月8日,我厅会同省教育厅启动2021年“甘肃省中小企业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在兰州工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广场东口甘肃人力资源大市场举办了三场线下招聘专场活动,共计有536家次企业参加,吸引5500多名毕业生参会,共计1734人达成意向性协议。
 
 
  【常委会委员 谢铭】询问
 
  退役军人是我们国家的财富和重要的人才资源,保障和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引导支持他们创业,对于更好实现退役军人自身价值、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少退役军人面临就业创业难的问题。请问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我省在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康纯梅应询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 康纯梅】应询
 
  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政策优先,市场导向、需求牵引,自愿选择、自助作为,社会支持、多方参与,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保障退役军人在享受普惠性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在给予特殊优待。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具体要求,尤其是2020以来,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履行部门职能,突出抓好“四化”,并协同相关部门为退役军人提供支持,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取得了新的成效,帮助1.6万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 康纯梅】应询
 
  一、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就业创业竞争能力。一是实现全员教育培训。2020年以来,对有教育培训意愿的退役军人实行全覆盖,分别组织2200多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参加适应性(个性化)培训、1000多名退役军人参加网络教育培训、6800多名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增强教育培训供给能力。动员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组建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成员单位344家)。联合西北师大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退役军人培训学院”,为退役军人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探索形成东西部对口协作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制,选送28名优秀退役军人赴广州等地学习新专业、新技能。三是鼓励提升学历层次。实施免试参加高职扩招、专升本加20分、减免学费8000元等措施,鼓励1600多名退役军人参加全日制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 康纯梅】应询
 
  二、实化政策扶持,促进稳定创业。一是提高退役军人创业贷款额度。将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小微企业的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的额度,由200万元提高至300万元,贷款最高额度与2019年相比增幅达50%,2020年以来为退役军人贷款达1.3亿元,是2019年贷款总金额的2.6倍。二是实施最高减免税标准。根据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定,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条件的每户每年按12000上浮20%的高限即14400元的标准实施;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人每年6000元上浮50%的高限即9000元的标准扣减相关税费。2020年以来,为自主退役士兵创办的企业和吸纳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企业共减免税2648万元,是2019年的24倍。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退役军人创业。成立甘肃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募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退役军人困难援助和就业创业帮扶。深化与省内17家银行合作,推动发放退役军人专属保障卡,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 康纯梅】应询
 
  三、固化工作措施,扩大就业成果。一是大规模开展招聘活动。开展网络常态化招聘和线下招聘活动,全省共举办招聘活动220场次,动员1500多家省内外企业提供5.4万多个就业岗位,招聘现场达成意向性就业协议近7500份。二是定向推荐就业。全面梳理省内外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先后向省公安、人民银行和新疆有关部门等定向推荐120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三是建立直招退役军人模式。在省内外征集260多家信誉佳、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组建全国首个“直招退役军人企业目录库”,探索开展退役军人退役即就业、就业即稳岗的工作。四是落实招录优待政策。将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纳入“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民生实事项目人员”专项招录范围,并在退役军人中定向招录辅警。同时,落实退役士兵报考事业单位加分政策。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 康纯梅】应询
 
  四、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果。一是广泛宣传政策。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结合《退役军人保障法》宣传贯彻,及时汇编就业创业相关政策规定,结合退役军人返乡报到发放政策解读,在招聘会现场宣讲政策,主动送政策进军营,及时在各级退役军人部门网站和信息平台公开政策。二是开展就业咨询和创业规划服务。积极发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作用,支持专家解答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2020年以来,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以微信、电话、短信等形式为1200多人提供指导和答疑解惑。三是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中心(站)作用。全省已建立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体系,共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中心(站)18787个,统一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责任,提升服务效果,帮助退役军人及时就近咨询办理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事宜。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工作,并落实好各位领导、各位代表的有关要求和意见建议,促进全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省人大农委主任委员 杨元忠】询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问省农业农村厅,围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阎奋民】应询
 
  按照会议安排,就农业农村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牧民就业创业,助力农民增收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简要汇报如下: 一、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助推农民就业创业一是启动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分牛、羊、菜、果、薯、药、奶、生猪、饲草料、核桃、花椒、油橄榄、现代种业、设施农业14个产业加食用菌、食用百合、藜麦3个地方特色产品逐项推进,以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牧民在农业领域创业就业。 二是持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化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农业项目建设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吸纳返乡留乡农民约20.6万人就近就地务工增收。三是延伸产业链,培育新业态。通过发展农村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的“五小”产业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的大格局,拓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空间。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阎奋民】应询
 
  二、持续培育高素质农民,以人才振兴助力农民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职业农民14.19万人,为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智力支撑。今年,计划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青年、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种养加能手等高素质农民3万余人。三、深化农村改革,以组织振兴助力农民就业创业一是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农民外出就业创业消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激发农民就地就业创业的积极性。通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00.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240万户发展产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吸纳了更多农民参与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来。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增产技术服务和防灾减灾技术手段,提高农民就地就业创业收益。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阎奋民】应询
 
  四、做好争取投资和择商引资工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我省自身投入和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能力有限,决定了我们要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就必须做好资金争取和引进工作。2020年,共争取落实中央及省级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103.6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87.94亿元。今年截至4月底,我省已落实中央财政农业相关转移支付等补助资金100.55亿元。同时,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择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助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努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 阎奋民】应询
 
  下一步,我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助推农牧民就业创业方面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努力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促进农牧民就业创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农牧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动向,不断优化工作措施。
 
  三是认真吸纳会议上各位领导的批评指导意见,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主任 李森洙】询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请问省财政厅,我省在财政支持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如何?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炯玉】应询
 
  一、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省财政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意识,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我省就业工作取得实效。2020年,全省就业资金支出28.31亿元,较上年增加5.06亿元,增长21.8%。公益性岗位补贴、求职创业补贴、见习补贴、社保补贴等多种方式,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分类施策,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同时,为做好稳就业保就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千方百计筹措各类财政资金,全力以赴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一是大幅增加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2020年,省财政拨付财政贴息资金5.93亿元,较上年增长158%,撬动新增创业担保贷款超过100亿元,支持实施普惠金融政策,有效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二是统筹使用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全省共筹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安排115.4亿元,投入规模首次超过中央补助。由市县统筹用于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劳动力输转、企业吸纳就业奖补、乡村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帮扶等方面,确保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炯玉】应询
 
  三是支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020年,省财政继续实施安排资金23.42亿元,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1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等基层服务项目,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四是支持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职业能力提升专账资金17.6亿元,大力开展提升技能培训,提高新型学徒补贴标准,促进企业稳岗就业。此外,通过新增地方政府债券832.64亿元;拨付中央和省级基建投资资金198亿元,支持一批生态环境、脱贫攻坚、水利、交通等公益性基建项目顺利实施,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增长带、增长点,发挥投资对就业的正向促进作用。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炯玉】应询
 
  二、财政政策情况。2020年,省财政厅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配合人社、工信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对冲疫情对创业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落实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定额税收减免政策,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第二,在阶段性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免减缓”政策的基础上,推动出台企业稳岗返还等政策,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防失业、促就业支出。第三,通过扩面、降门槛、提额度、延期限、简化审批、取消反担保六项新举措,加大财政贴息力度,推动创业就业。第四,利用扶贫资金给予差别化、阶梯式奖补,支持有组织输转贫困劳动力,鼓励其外出务工、长期务工和稳定务工。
 
  【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炯玉】应询
 
  就业资金筹措渠道较多、资金量大、涉及面广,我厅在会同省人社厅等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的基础上,运用财政核心业务一体化、扶贫、直达、“一卡通”系统,发挥财政运行监控监督作用,强化绩效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切实把财政资金转化为推动就业工作发展的“助推器”。一方面,抓好已出台财政政策的执行。继续实施稳定就业岗位的补贴政策,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另一方面,持续实施绩效管理。建立以提高就业类资金使用效益、就业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为核心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推动就业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省人大代表 石晓瑛】询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稳就业保就业的政策。请问省税务局,我省在落实国家稳就业保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李涛】应询
 
  目前,我们国家出台的在稳就业保就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国家规定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限额标准。我们甘肃省按每户每年14400元“顶格”减征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三税两费”。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李涛】应询
 
  三是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内按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国家规定限额标准最高可上浮20%,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限额标准。我们甘肃省按每户每年14400元“顶格”减征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三税两费”。四是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最高可上浮50%,国家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具体定额标准。我们甘肃省按每人每年9000元“顶格”依次扣减实际应缴纳的“三税两费”。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李涛】应询
 
  五是对符合条件的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其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的办法。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月可退还的增值税具体限额,国家规定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所在区县(含县级市、旗)适用的经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确定。六是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七是对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月平均实际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高于25%(含25%)且实际安置残疾人人数高于10人(含10人)的单位,可减征或免征该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
 
  【省税务局总审计师 李涛】应询
 
  八是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自办理税务登记事项之日起,其提供的应税服务3年内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九是为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就业而新开办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其提供的应税服务3年内免征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