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民主之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光辉历程(一)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1-06-07 10:05:00

  华池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地位独特的革命老区。1929年建立党组织,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华池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萌芽、创立、巩固、发展和完善,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历程。
 
波澜壮阔的民主之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光辉历程(一)
 
  华池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史较长。当我们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望那场浩瀚的民主旅程。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议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华池县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比较完整,在全国屈指可数。以华池县为代表的党领导人民建设新型民主政权的生动实践,对于巩固地方红色政权、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历史背景
 
  华池县是革命老区,早在1929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西北早期共产党人就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以华池南梁为中心,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未丢失过、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堪称中国革命历史上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挺起了中国革命的脊梁。20世纪30年代初,伴随着西北最早的革命政权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华池最早的工农民主政权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一种全新的政权组织形式——工农兵(群众)代表大会随之创立。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萌芽。80多年来,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关于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曾两次评价。一次是1945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毛主席说:“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另一次是同年4月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主席再次强调:“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2009年6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视察南梁时明确要求,“对南梁的革命历史一定要好好研究。突出两点:一是这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这片热土孕育了革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二是这块根据地是‘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是‘硕果仅存’的根据地?为什么会‘硕果仅存’?我们要加强研究。”
 
  陕甘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创建和“硕果仅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制订了一系列适合陕甘地区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历史证明,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这些政策切合实际,适合西北民情,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这也是陕甘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地处西北一隅的艰苦条件下,创建、生存和发展的根源所在。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创造出不朽的历史功勋,还孕育形成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涵的南梁精神,也为建立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供了有益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