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民主之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光辉历程(四)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1-06-21 10:09:00

  华池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地位独特的革命老区。1929年建立党组织,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华池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华池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萌芽、创立、巩固、发展和完善,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辉历程。
 
  波澜壮阔的民主之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光辉历程(四)
 
  华池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史较长。当我们走进这片红色的热土,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望那场浩瀚的民主旅程。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议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到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华池县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比较完整,在全国屈指可数。以华池县为代表的党领导人民建设新型民主政权的生动实践,对于巩固地方红色政权、夺取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的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全国范围内的军事行动还在进行,土地改革还没有完成,人民群众还没有充分组织起来,因而不具备普选条件。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精神,在由普选产生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协商产生的地方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之前的一种过渡形式。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规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职权是听取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并进行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向县人民政府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讨论与决议有关县政革兴等事宜;向人民传达并解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案,并协助县人民政府动员人民推行之。1951年11月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听取和审查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休会期间,设常务委员会,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及委员若干人组成。其职权是协助、提出对县人民政府的建议;联系代表、协助政府动员人民推动各种工作;负责下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准备工作。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由县人民政府召开,每三个月召开一次。
 
  1950年3月至1954年7月华池县召开了五届十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设立了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期间,在毛主席思想的英明指引下,全县认真贯彻决议要求,顺利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情报)运动,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据统计,到1954年底,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269万公斤,比1949年增长30%;工业总产值6万元,比1951年增长了5倍,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从政治上、组织上更广泛更密切地联系各阶层人民群众,对于团结和组织全县人民完成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54年7月,华池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华池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完成其历史使命宣告结束,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华池县正式确立。大会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会议收到代表对政府的批评和建议15件,大会选举扈宪章、李培贤为华池县出席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完全拥护我国首部宪法(草案)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通过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从1954年到1966年,按照地方组织法规定,县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2年,每年举行两次会议。华池县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按期召开,共召开六届十次人民代表大会,履行了法定职责。1968年4月华池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华池县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即使在这样非常困难的时期,全县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仅1971年到1976年全县兴修梯田13.78万亩,完成鸭子咀、土门沟等大型水库灌溉工程,为全县农业稳定增产打下了一定基础。据统计,1978年国民收入1450.4万元,比1958年增长了4.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