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履职好故事】刘锦帆:追风逐梦展巾帼风采 依法履职贡献代表力量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1-14 15:16:48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刘锦帆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是这句话的躬身践行者。工程师、区人大代表、省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身兼数职”的刘锦帆就是这样一位不忘初心、扎根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业绩的巾帼女杰,先后获“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以及“第七届全国建材行业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她是不怕吃苦的“女汉子”
刘锦帆所在的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厂区位于酒泉西郊工业园区,距离城区十几公里,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风机叶片的生产、组装、销售和维修等。2009年,大学毕业的刘锦帆来到公司,成了风电叶片生产一线的操作工。凭着一股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没过多久,她就熟练掌握了风电叶片生产技术,成了公司唯一的女技术员。
常人眼中,在这样的工厂上班单调、乏味、辛苦,但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理念,刘锦帆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她坚持边学边干、求实创新,在这个新能源产业的大熔炉里锤炼多年,硬是凭着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和钻劲,从一线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员、质量主管、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制造部经理助理,到现在的主任工程师。
工厂刚刚新建那会,工作头绪多,生产任务重,很多工作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型号工艺工程师,从叶片新品试制到首支叶片下线,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刘锦帆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驻守在工厂加班加点、钻研技术,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连续几天不回家。
工厂扩建时期,部门人员缺乏,刘锦帆怀着身孕坚守在风机叶片生产一线,部门领导让她注意休息,但她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也是不能放心生产线上的事,便一直都在坚持。上模具,钻叶片,手把手带着新员工培训,对新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现场确认......由于经常加班加点,作息不够规律,她在一次产检中得知一些身体指标出现了问题,医生要求她必须住院卧床保胎,她却犯了愁:叶片生产谁来把关?能否保证产品百分百的质量?
“迫不得已”在医院住了三天,始终放心不下工作的刘锦帆便不顾医生劝告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她总说:“作为一名企业一线质量管理工作者,我的第一责任是确保从车间出去的每一套风机叶片都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刘锦帆基本上没有准时准点下过班,常常是晚上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入睡,而早上离家上班时,孩子都还没有起床。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就交给父母照管,一转眼就是十多年,今年刘锦帆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她,依然是孩子眼中那个早出晚归的妈妈。
勇于创新,她是攻坚克难的“领头羊”
“高质量、高标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公司发展的信条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更是作为工艺工程师的刘锦帆始终铭记在心的工作目标和第一准则。工作中,刘锦帆有着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在同事眼中,刘锦帆是个生活中的“小女人”,但在工作中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女汉子”。
公司起步开始,风电叶片的工艺还不成熟,现场质量问题较多,企业每月因产品质量问题损失较大。作为车间技术人员,刘锦帆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叶片质量问题的硬骨头。她带领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昼夜奋战,成功实现了用“导流网”替代“梁下连续毡”的工艺变革,有效提升了风机叶片主梁一次校验合格率。同时,她们还完成了腹板避雷线整体灌注工艺,有力缩短了腹板生产周期,保证了部件的供应。
前两年,从工艺装备部借调到生产制造部兼任生产型号负责人后,她更是成了车间“最忙碌的人”。每天下班时间都很晚,即便是下班后,她还要同夜班工人随时联系,及时指导解决夜班生产期间的突发事件。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就连做梦都是车间现场生产叶片的场景。”
在兼任生产型号负责人后,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曾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了一铺二24h的工艺路线,保证了生产的及时交付。她带领的团队和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得“质量信得过团队”“型号快速实现产能和交付标杆项目”称号,她也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
2019年,酒泉市总工会授予成立了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经验交流,工作室在公司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至目前,“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研发项目33个,申请专利62件,其中,发明申请17件,授权9件,实用新型36件,形成了“1+1>2”的放大效应,促进了各项创新成果的产生,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她还连续担任四届中材叶片“百人计划”的班主任,充分发挥先锋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技能传承、科技创新等输入了一批批新鲜血液,培养了一批批青年人才。
扎实履职,她是助力发展、服务群众的带头人
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肃州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以来,她深知自己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光荣与责任。她说“当选代表后,我能用国家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为家乡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刻感受到我是一个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
刘锦帆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她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酒泉建设国家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尽快启动酒泉至中东部地区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G571肃北至若羌(甘新界)公路增列到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河西走廊第二通道增列为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启动库木塔格沙漠(甘肃)新能源基地建设”等19条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委和单位的重视办理和答复,部分建议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在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人大代表的她,还在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交通路网建设等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议案,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时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酒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等情况,还介绍了中材叶片在聚焦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她不仅在为家乡代言,传递了酒泉新能源发展的强音,还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了一系列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建议。
2024年6月14日,酒泉市肃州区官北沟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了以刘锦帆姓名命名的“刘锦帆人大代表工作室”。在这里,刘锦帆将作为工作室首席代表和其他6名共建代表共同落实“1+5+N”代表工作模式和“代表接待日”工作制度,面对面联系辖区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帮群众协调解决问题10余件,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在工作室,这位“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成为了群众心目中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贴心人”。
刘锦帆,一名从“中材叶片”走出来的代表。她立足新能源行业,扎根酒泉、扎根叶片,始终秉持“借自然一片风力,还人类一份清新”的企业使命,正在带领团队克难奋进、求实创新,持续为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努力为推动肃州、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扎根一线,她是不怕吃苦的“女汉子”

刘锦帆所在的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厂区位于酒泉西郊工业园区,距离城区十几公里,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风机叶片的生产、组装、销售和维修等。2009年,大学毕业的刘锦帆来到公司,成了风电叶片生产一线的操作工。凭着一股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没过多久,她就熟练掌握了风电叶片生产技术,成了公司唯一的女技术员。
常人眼中,在这样的工厂上班单调、乏味、辛苦,但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理念,刘锦帆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她坚持边学边干、求实创新,在这个新能源产业的大熔炉里锤炼多年,硬是凭着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干劲和钻劲,从一线操作工人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员、质量主管、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制造部经理助理,到现在的主任工程师。
工厂刚刚新建那会,工作头绪多,生产任务重,很多工作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型号工艺工程师,从叶片新品试制到首支叶片下线,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刘锦帆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驻守在工厂加班加点、钻研技术,为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连续几天不回家。
工厂扩建时期,部门人员缺乏,刘锦帆怀着身孕坚守在风机叶片生产一线,部门领导让她注意休息,但她觉得自己身体没问题,也是不能放心生产线上的事,便一直都在坚持。上模具,钻叶片,手把手带着新员工培训,对新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现场确认......由于经常加班加点,作息不够规律,她在一次产检中得知一些身体指标出现了问题,医生要求她必须住院卧床保胎,她却犯了愁:叶片生产谁来把关?能否保证产品百分百的质量?
“迫不得已”在医院住了三天,始终放心不下工作的刘锦帆便不顾医生劝告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她总说:“作为一名企业一线质量管理工作者,我的第一责任是确保从车间出去的每一套风机叶片都没有任何质量问题!”
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刘锦帆基本上没有准时准点下过班,常常是晚上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入睡,而早上离家上班时,孩子都还没有起床。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就交给父母照管,一转眼就是十多年,今年刘锦帆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五年级,而她,依然是孩子眼中那个早出晚归的妈妈。
勇于创新,她是攻坚克难的“领头羊”

“高质量、高标准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公司发展的信条和不断前行的动力,更是作为工艺工程师的刘锦帆始终铭记在心的工作目标和第一准则。工作中,刘锦帆有着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在同事眼中,刘锦帆是个生活中的“小女人”,但在工作中却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女汉子”。
公司起步开始,风电叶片的工艺还不成熟,现场质量问题较多,企业每月因产品质量问题损失较大。作为车间技术人员,刘锦帆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可想而知。但她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啃下叶片质量问题的硬骨头。她带领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废寝忘食、昼夜奋战,成功实现了用“导流网”替代“梁下连续毡”的工艺变革,有效提升了风机叶片主梁一次校验合格率。同时,她们还完成了腹板避雷线整体灌注工艺,有力缩短了腹板生产周期,保证了部件的供应。
前两年,从工艺装备部借调到生产制造部兼任生产型号负责人后,她更是成了车间“最忙碌的人”。每天下班时间都很晚,即便是下班后,她还要同夜班工人随时联系,及时指导解决夜班生产期间的突发事件。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就连做梦都是车间现场生产叶片的场景。”
在兼任生产型号负责人后,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曾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了一铺二24h的工艺路线,保证了生产的及时交付。她带领的团队和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得“质量信得过团队”“型号快速实现产能和交付标杆项目”称号,她也被同事亲切地称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
2019年,酒泉市总工会授予成立了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经验交流,工作室在公司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至目前,“刘锦帆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研发项目33个,申请专利62件,其中,发明申请17件,授权9件,实用新型36件,形成了“1+1>2”的放大效应,促进了各项创新成果的产生,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她还连续担任四届中材叶片“百人计划”的班主任,充分发挥先锋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为企业发展、技能传承、科技创新等输入了一批批新鲜血液,培养了一批批青年人才。
扎实履职,她是助力发展、服务群众的带头人

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肃州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以来,她深知自己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光荣与责任。她说“当选代表后,我能用国家和人民赋予我的权力为家乡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深刻感受到我是一个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
刘锦帆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大政方针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她先后提出了关于“支持酒泉建设国家特大型新能源基地”“尽快启动酒泉至中东部地区第二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G571肃北至若羌(甘新界)公路增列到国家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河西走廊第二通道增列为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启动库木塔格沙漠(甘肃)新能源基地建设”等19条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委和单位的重视办理和答复,部分建议正在抓紧推进落实。在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作为人大代表的她,还在为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交通路网建设等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认真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议案,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两高”报告时分别作了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酒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等情况,还介绍了中材叶片在聚焦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她不仅在为家乡代言,传递了酒泉新能源发展的强音,还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提出了一系列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建议。
2024年6月14日,酒泉市肃州区官北沟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了以刘锦帆姓名命名的“刘锦帆人大代表工作室”。在这里,刘锦帆将作为工作室首席代表和其他6名共建代表共同落实“1+5+N”代表工作模式和“代表接待日”工作制度,面对面联系辖区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已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0余条,帮群众协调解决问题10余件,得到辖区群众一致好评。在工作室,这位“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成为了群众心目中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贴心人”。
刘锦帆,一名从“中材叶片”走出来的代表。她立足新能源行业,扎根酒泉、扎根叶片,始终秉持“借自然一片风力,还人类一份清新”的企业使命,正在带领团队克难奋进、求实创新,持续为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努力为推动肃州、酒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