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人大 > 正文

呼和浩特:坚持“三个着力”,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稿件来源:中国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2-18 15:41:00

  通讯员 陈京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博勋
 
  “在打造宜游城市过程中,建议进一步加强文旅文博文创产业深度融合。”“要让我市的美景美食‘破圈’,需要改进文旅营销模式。”……
 
  2024年5月,一场富有新意的“代表·局长面对面”建议督办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人大代表之家举办。10多位人大代表与市文旅部门负责人展开“畅聊”,谈问题、提建议、想对策,共同为推动呼和浩特市文旅行业发展贡献“金点子”。
 
  这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代表工作的一个缩影。坚持“三个着力”,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有序履职,促进代表工作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代表履职本领
 
  “2024年以来,我积极参与‘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活动15场,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居民等公益活动5次。”在2024年第二场“首府人大讲堂”上,付兵兵等7位人大代表畅谈履职经验,以“代表讲给代表听”的形式作了精彩发言。
 
  举办“首府人大讲堂”,是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健全完善代表学习制度,建立“八学”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切实增强代表履职实效,2024年,常委会出台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方案,并将市人大代表按专业特长划到9个专工委,组建23个专业代表小组,以专业化履职提高人大工作质效。同时,进一步建立完善代表学习、联系、考核“全链条”工作机制,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不断增强代表履职能力。
 
  一年来,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模范带头、桥梁纽带、参与决策“四个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基层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宣讲,受众达1.5万余人次;开展释法讲法、政策咨询、“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主题宣讲等活动203次。
 
  着力优化履职平台建设
 
  在新城区西街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和“小马扎”、“傍晚六点半”议事厅相融合,推动社区治理更高效;在赛罕区大学东路街道,人大工委巩固提升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定期接待选民,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用好线下阵地、搭建线上平台等方式,不断提升代表履职平台使用率及活跃度,充分调动和激发人大代表履职积极性、主动性。
 
  按照“一家多能、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延伸拓展代表之家的广度与深度,探索“代表之家+”模式,推行工作重心、人大代表、平台资源“三下沉”,将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与代表履职学习、视察调研、小组活动等相结合,努力把代表之家打造成为代表学习培训的园地、履职行权的阵地、联系群众的高地、人大制度宣传的基地。2024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进家接待选民8898人次,收集选民意见建议2779件,解决实际问题1940个。
 
  常委会还推出“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通过“四随监督”、“履职管理”、“建议办理”等多项应用,实现“一人一码、一家一码、一事一码”,丰富人大代表履职形式,实现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全天候”。
 
  着力创新建议办理机制
 
  代表建议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呼声期盼。让代表满意群众受益,是检验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坚持“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呼和浩特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指南》,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参考。为有效提升建议办理质效,常委会构建“党政领导全员督办、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各专工委分工督办、热点难点归类督办、办理效果跟踪督办”的重点建议督办机制,实现建议督办工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持续拓展。
 
  常委会还探索开展“代表·局长面对面”代表建议督办会,由提出建议的代表将调研了解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当面向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提出,促进相关工作落地落实。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加装电梯,到特色产业帮扶,再到人居环境整治等,一件件代表建议落地见效,转变为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王宏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拓展‘两个联系’,推动代表工作提质增效,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推动代表们履职意识更强、职责定位更准、作用发挥更充分,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编 辑: 刘冬
 
  责 编: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