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之声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11 17:24:03

3月25日,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副省长雷思维作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为民,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法治建设不断进步,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升。”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
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聚焦重点抓落实,改革创新促规范,切实提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构建“学述考督责”一体贯通的责任闭环,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开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地督察。
扛牢政治责任。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省长任振鹤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在省政府党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创新构建“学述考督责”一体贯通的责任闭环,规范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工作,推动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尽责,切实当好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深化学思践悟。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省政府举行2次法治专题讲座,省长任振鹤在《民主与法制》杂志刊发署名文章,带头开展辅导授课、交流研讨,示范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学深悟透、见行见效。建立首批学研基地,举办第6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治合作高端论坛和“一带一路”国家司法部官员高级研修班,与司法部签署《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运用推进甘肃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备忘录》,成立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会、红色法治文化研究会,全力打造红色法治文化高地,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研究、理论阐释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
健全落实机制。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建立行刑衔接、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等机制,加强常态化、制度化交流会商,推动行政审判与行政复议高效配合、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同发力。出台《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协作配合工作办法》,法治督察与党委监督更加贯通协调。建立159名首批省级法治督察专员储备库,开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实地督察,督察反馈的476个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开办餐饮店”改革被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交流推广,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
职能改革走深走实。全方位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加强金融、科技、农业农村、数据管理、营商环境、能源、中医药管理等重点领域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西部地区率先组建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完成权责清单制定并动态调整,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做好乡镇(街道)赋权工作,全面评估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政务服务更快更好。20件“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部上线运行,业务办件量超158万件,“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核查”“开办餐饮店”改革被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交流推广。建成覆盖省市两级的数据直达系统,实现与53个国务院部门的 1.4万条数据资源共享,我省成为全国推进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数据直达基层试点省份。升级重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质效居西北第1位,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全国领先,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实现提档升级。
法治保障有力有效。集中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政策,高效办理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实施“积案清理”集中攻坚、“陇原风暴”执行、涉企违规收费“纾困减负”等行动,推动解决影响营商环境案件8490件,涉企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推动出台《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全国率先设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一键举报”平台,强化核查办理、督察问效,受理问题线索640件,办结率90.2%,群众满意率96.1%,市场主体信心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向好。
——成立全国首家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机制,持续打造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甘肃样本”,制定全国首部《行政复议工作规定》。
加强立法制规。突出重点领域立法,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出台政府规章8件,《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被中国法学会推选为首届“地方立法十大范例”。成立全国首家行政规范性文件研究中心,公布4204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机制,创新出台《合法性审查要点指引》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发质效。
深化行政复议改革。持续打造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甘肃样本”,制定全国首部《行政复议工作规定》,成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开展行政复议员队伍试点工作,任命省市县三级651名行政复议员,行政复议改革受理案件6965件,化解率90%,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
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推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出台政府系统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14条硬措施,省级督检考计划事项同比减少28.5%,以上率下推动减负工作向下向外辐射延伸。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578件、省政协委员提案777件,政务信息应公开尽公开。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工作从“一面旗”向“一盘棋”转变,着力打通“执法+监督+检察+审判”的法治全链条。
建立标准规范。启动修订《甘肃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等4部省政府规章,公布施行《甘肃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成12.6万名行政执法人员轮训,不断夯实规范执法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大执法协作。联合陕西、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签订《西北片区跨区域药品监管协同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互认互信、联查联审、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印发省级《联合执法计划》,确定8个重点领域10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行政执法工作从“一面旗”向“一盘棋”转变。探索完善行刑衔接机制,着力打通“执法+监督+检察+审判”的法治全链条,努力形成更紧密的行政执法合力。
创新监督方式。有序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全国试点工作,成立由省长任组长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创新出台5项监督协作机制和9项监督工作制度,率先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实现监督专门机构设置全覆盖、专职力量极速扩增、四级监督体系贯通落地,为全国试点工作提供了可学可借鉴的“甘肃路径”。
——开展“春暖农民工”、工程建设领域“安薪”等行动,打响巧儿说法、马背普法等特色品牌,形成“一碗奶茶”调解法、“五步七天”治理、“邻里小院”议事协商机制等样板经验。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率先推行“三调对接”“一站式”综治中心等机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1.27万件,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 28%、10.6%,每10万人命案发案数历史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犯罪人数分别下降 35.2%、43.4%,道路交通较大事故压减至近10年最低,电诈犯罪连续42个月保持发案、损失“双下降”,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成省级“1个总体预案+38个专项预案+3个保障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方位筑牢安全生产底线。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高标准建成集调度、指挥、响应于一体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实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 政务服务热线并线运行,有效咨询事项 22.9万件,服务满意率99.8%。持续拓展法律援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选派近 5000 名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1.7万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春暖农民工”、工程建设领域“安薪”等行动,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万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评价、履职评议、督责问效、典型案例发布“四项制度”,助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落细。挂牌落地司法部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入选国家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实现零的突破。打响巧儿说法、马背普法、非遗普法等特色品牌,形成“一碗奶茶”调解法、“五步七天”治理、“邻里小院”议事协商机制等样板经验,实施省级10件法治为民办实事,市县同步开展1000余项实事项目,法治建设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我省法治政府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2025年将抓细抓实“一规划两纲要”评估验收、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
报告显示,我省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仍需攻坚突破,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需持续深化;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加强,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还有差距;三是个别地区和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意识还不够强,少数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报告指出,2025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保证,抓细抓实“一规划两纲要”评估验收、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提供法治保障。
要聚焦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效能

3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报告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全面总结了2024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谋划提出了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思路。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有效,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工作可圈可点,应予充分肯定。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进一步培育法治素养、强化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法治改革,切实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要进一步优化评价监督体系,切实做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后半篇文章”,有效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作用,完善务实管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考核倒逼法治政府建设成效。
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按照省委“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的部署要求,督促市县政府加力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体系,突出整治一些地方行政执法不严格不规范、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效能。
还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深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为各类经营主体和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全方位的行为规制与法治保障,让企业和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综合执法改革,以适应我省法治政府建设的新需要。要着力培养本土法律人才,加快实现“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记者: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