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研究杂志】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建设的根本逻辑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7 10:31:57

  内容摘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民主促民生,用民生护民主,实现民主与民生的相融相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建设的根本逻辑,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动力来源。民生实事票决制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的制度缩影,也必然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完善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民主;民生;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可落地、可操作的实践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于老百姓而言,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民生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范畴中,民主与民生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以民生需求为起点,通过不同的民主环节和民主机制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最大程度聚民声、听民意,筛选出最紧迫、老百姓呼声最高的民生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民生诉求涉及方方面面。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之外,人民还对教育、工作、医疗、居住条件、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从纷繁复杂多样的民生需求中,筛选出人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这是做好民生工作的第一步。全过程人民民主鼓励群众和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进来,通过民意征集、民主投票等方式,把分散的民意聚合整理,最后形成老百姓呼声最高、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清单,从而实现民生问题的精准筛选。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众参与民生建设提供制度化通道,最大限度凸显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民生事关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应该由老百姓自己说了算,而不应该由政府说了算。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制度载体,鼓励人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民生问题的解决。从项目的征集到项目票决,再到项目落地,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广泛参与其中。民生项目由老百姓提,由人大代表定,政府只是负责落实和执行。项目执行得好不好,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也由人大代表和老百姓说了算。在民生建设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制度化的渠道鼓励老百姓参与民生建设的全过程,这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确保民生建设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小康,从扩大就业到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积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民生建设扎实有效,关键在于我们把民生与人民民主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中国,无论是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建设,还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民生建设能有机统一起来。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的根本逻辑
 
  (一)民主促民生、民生护民主的根本逻辑
 
  民主和民生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整体。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民生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虽内涵范畴不同,但两者都以人民为中心,都是为了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需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追求。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以民主促民生,就是通过民主渠道有效、合理地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作为方式方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1。用民主的方法手段来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有效性的体现。
 
  用民生护民主,就是用民生建设的成果来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民主的巩固发展需要与民生实践相结合,切切实实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最有效、最管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噪声污染等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通过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小院议事厅”“线上议事群”等渠道方式,充分听取老百姓的建议意见,及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既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坚定了老百姓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又巩固了社会主义民主,激发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党的领导是实现民主促民生、民生护民主有机统一的关键。对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视民生是其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人民赋予的,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人民而言,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也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动力。党的领导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生问题的解决上有了有力保证,也使得民主与民生很好地统一起来。
 
  (二)民生实事票决制:民主促民生、民生护民主的制度实践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的制度实践。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指的是,政府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经同级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以投票表决方式差额决定正式项目,交由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源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2008年浙江宁海县力洋镇、大佳何镇两个乡镇开始探索实施,随后该县在乡镇一级全部推开。2012年在宁海县级层面实施。2017年,浙江省委、省人大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铺开。2018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907个乡镇人代会上都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浙江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省份。2017年6月19日,在全国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真民对宁海县近十年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经验和成效作了介绍。随后,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全国各地开花。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人民为中心,解决的是人民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为民办实事,重在落实,贵在坚持。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情于民,做到让人民群众参与,让人民群众作主,让人民群众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民办实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民生实事由原先“政府部门自己定自己办”转变为“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由“政府定菜”转变为“群众点菜”,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民生实事票决制以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钱怎么花、花在哪里”人民群众说了算,真正实现了“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
 
  海南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探索上起步晚,但行动迅速,成为全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推行民生实事票决制的省份。2023年7月21日,海南省委作出《关于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意见(试行)》。《意见》指出,海南省将在省级层面启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25年底前实现代表票决制省、市、县(区)、乡(镇)四级全覆盖。在项目征集过程中,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需于民,通过“三进三出”广泛征集人大代表和老百姓的意见。“三进三出”指的是组织省人大代表进原选举单位问市县人大机关的意见,进代表联络站问县乡基层人大代表的意见,进农村社区问广大群众的意见。300多名省级人大代表通过“三进三出”的方式征集了3400余名基层人大代表和6万多名群众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提出207个民生实事项目建议。
 
  2024年1月,在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对本次提交的12个省级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进行了票决,从中选出了10项,作为本年度省级民生实事的正式项目。这10个正式项目分别是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增加婴幼儿托育托位数量、关爱困难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救助计划、公办中小学教室(功能室)空调配置、改善农村出行条件(修桥修路)、0~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数字疗法干预、免费残疾评定和发放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生活补助、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户外劳动者服务站(工会驿站)建设、老年幸福餐桌。截止到2024年2月,海南省目前已有2个设区的市、15个县市区、68个乡镇启动实施民生项目票决制,累计产生省级民生实事项目10项、市级项目20项、县市区级项目130余项、乡镇级项目330余项。
 
  项目票决并不等于项目实施。为了更好地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办好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海南省人大根据项目内容和职责分工,成立了由专委工委人员、专业组代表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组成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小组,重点围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策落地、项目进展、资金管理等方面开展监督,以确保10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能高质量完成。目前,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已经工期过半,省人大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办理情况展开了中期检查。总体来看,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成效。全年预计有15万人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新增6250个托位数,为不少于200所公办中小学7000间以上教室安装空调,改造116座桥梁、精修790公里农村道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老百姓自己选出来的民生实事办实办好,真正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之上,让老百姓切实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真实写照。从项目内容看,票决制票决出来的是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需要解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从实施过程来看,各地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票决制实施的全过程、各方面。从参与主体看,从项目的征集、初定,到审议、票决,再到项目实施的监督、评估,人大代表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人民群众也通过人大代表会前走访、参与意见征集、公告票决结果、公示项目进展情况,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票决制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民主有效性的一面,最大化发挥制度效能,为国家治理提供强大动能;另一方面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归民主本义,积极回应民意,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难点痛点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民主促民生、民生护民主,通过民主与民生的相融相生来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生建设的相互促进,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民生建设的根本逻辑。
 
  作者简介:蔡金花,中共海南省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制度。
 
 
  来源:《人大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