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金昌市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立法“直通车”让民主更接地气
稿件来源:金昌人大微信公众号、金川发布 发布时间:2025-01-10 17:18:00
案例摘要:金昌市金川区广州路街道被省、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地方立法联系点以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从“开门立法”的工作平台,逐步成为了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有效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让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成为助推高质量地方立法和创新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畅通基层立法联络网,拓展群众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街道设立立法联系点的基础上,将所辖3个社区全部设立为立法民意采集站,将10个居民小区、32个网格设立为立法民意收集点,将34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00余家商户设立为立法联系单位,形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双提升的“1+3+N”立体式民意征集矩阵。针对辖区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多、职工居住区离中心城区远的实际,街道设立了驻经开区办事处联系点,辐射458家企业、1个城中村,把民主立法的“直通车”开进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确保在立法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基层各界群众的声音。
(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广州路街道立法联系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联系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制度,对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了细化规定。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上突出专业性,将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执法、司法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起高质量的立法人才库。通过与律师协会合作,成立了以法律专家王虎代表命名的“人大代表法律工作室”。不定期组织立法信息员参加立法专题讲座、条例解读等学习培训活动,努力提升“法言法语”和“方言方语”双向转换的业务能力。
(三)深化拓展立法联系点功能,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为调动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保证社区与居民之间有效“双向输送”,广州路街道探索依托社区创新打造服务阵地,赋能“同心服务365”“精网微格”“红色联盟”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充分融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协商议事厅等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双征询模式,组织网格信息收集员入户走访,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参加立法座谈、调研、听证,开设“小板凳课堂”“市民学校”等,畅通群众交流,引导基层群众打开“话匣子”,广泛收集关于地方立法的原汁原味心声。同时,联系点将群众参与立法工作从“立法中”逐步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拓展,积极开展征集立法项目建议,配合开展执法检查、调研,借助联系点“以点带面”进行普法宣传,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取得成效
(一)在全过程参与立法上有了新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由“立法中”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进而拓展到立法全过程,立法前问需于民、立法中问计于民、立法后问效于民 ,有效拓展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联系点积极开展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征集工作,并及时向立法机关反馈收集到的立法建议项目,在2022年-2026年立法规划项目中,《金昌市物业管理条例》《金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等立法项目都纳入规划。《金昌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实施4年后,联系点主动参与到该法规实施后的专项评估中,积极为立法后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全过程受益的基层实践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提出的想法和诉求能够在立法和基层治理中得到切实体现。
(二)在征集意见渠道上有了新拓展。通过全覆盖和精准对接相结合,线下互动和线上征集相结合,不断探索丰富开门立法形式,让问题能反映、愿望有路径、表达有渠道,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立法征询。近年来,共累计组织开展立法意见征询会、座谈会6次,完成了《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草案)》《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金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金昌市乡村清洁条例》《金昌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40余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并上报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12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充分增强了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在创新基层治理上有了新成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展为工作平台,构建起高效、便民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及时收集反馈社会各界立法意见建议,实现立法工作和代表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多方共赢。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立法征集站在开展《甘肃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意见征求过程中,收集到独居、残疾、困难老人“买菜难”“买菜贵”问题,探索推出“小土豆爱心中转站”志愿服务项目,团购蔬菜或送菜上门,打通服务居民“菜篮”和“餐盘”间的通道,最大限度为老年人节约生活成本。结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活动,依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犬患治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和社会治理堵点问题,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在宣传人大制度上有了新作为。通过联系点自身宣传和媒体宣传,努力讲好人大故事、立法故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主法治就在身边,让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动实践成为展示人大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联系点结合社区法律服务室、“小板凳课堂”等功能平台,主动唱好普法宣传“重头戏”,以《宪法》和新实施、修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重点,常态化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在地方性法规施行前,联系点专门邀请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充分利用网格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通过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体会启示
(一)共建共治共享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举措。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各项工作相结合,与选举工作、代表工作相融合,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建立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整合的工作平台,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完善制度规范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方式。在立法征询工作规则,立法联络员、信息员的考核,专家参与方式,立法意见征询汇总上报等环节的制度安排上不断改进完善,让民意“直通车”的意见建议更好地被吸纳到立法的程序中,切实转化为法治实践成果。
(三)深化拓展功能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把保证好立法征询工作有序开展作为第一任务,同时结合联系点自身特点适时拓展职能,发挥好优势和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力求与法律法规宣传、社区治理等工作相融相促,逐步实现功能延伸,着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保证。建立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保证联系点有专人负责、有专人干事;提升联络员和信息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保证群众建议的真实反映和准确表达;探索建立立法征询专家顾问制度,带动立法联系点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以人大代表之家为据点开展立法征询工作。
(五)加强立法宣传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大立法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在充分认识、了解立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到立法活动中来,并在建言献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提升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来源:金昌人大微信公众号、金川发布
一、主要做法

(一)畅通基层立法联络网,拓展群众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街道设立立法联系点的基础上,将所辖3个社区全部设立为立法民意采集站,将10个居民小区、32个网格设立为立法民意收集点,将34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600余家商户设立为立法联系单位,形成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双提升的“1+3+N”立体式民意征集矩阵。针对辖区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多、职工居住区离中心城区远的实际,街道设立了驻经开区办事处联系点,辐射458家企业、1个城中村,把民主立法的“直通车”开进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确保在立法各环节都能听到来自基层各界群众的声音。
(二)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广州路街道立法联系点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联系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制度,对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了细化规定。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上突出专业性,将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基层执法、司法力量组织起来,建立起高质量的立法人才库。通过与律师协会合作,成立了以法律专家王虎代表命名的“人大代表法律工作室”。不定期组织立法信息员参加立法专题讲座、条例解读等学习培训活动,努力提升“法言法语”和“方言方语”双向转换的业务能力。
(三)深化拓展立法联系点功能,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为调动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保证社区与居民之间有效“双向输送”,广州路街道探索依托社区创新打造服务阵地,赋能“同心服务365”“精网微格”“红色联盟”等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充分融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工作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居民协商议事厅等服务功能,通过“线上+线下”双征询模式,组织网格信息收集员入户走访,邀请驻站人大代表和居民群众参加立法座谈、调研、听证,开设“小板凳课堂”“市民学校”等,畅通群众交流,引导基层群众打开“话匣子”,广泛收集关于地方立法的原汁原味心声。同时,联系点将群众参与立法工作从“立法中”逐步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拓展,积极开展征集立法项目建议,配合开展执法检查、调研,借助联系点“以点带面”进行普法宣传,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提升了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取得成效

(一)在全过程参与立法上有了新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由“立法中”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进而拓展到立法全过程,立法前问需于民、立法中问计于民、立法后问效于民 ,有效拓展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联系点积极开展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征集工作,并及时向立法机关反馈收集到的立法建议项目,在2022年-2026年立法规划项目中,《金昌市物业管理条例》《金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等立法项目都纳入规划。《金昌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实施4年后,联系点主动参与到该法规实施后的专项评估中,积极为立法后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全过程受益的基层实践体系,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提出的想法和诉求能够在立法和基层治理中得到切实体现。
(二)在征集意见渠道上有了新拓展。通过全覆盖和精准对接相结合,线下互动和线上征集相结合,不断探索丰富开门立法形式,让问题能反映、愿望有路径、表达有渠道,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立法征询。近年来,共累计组织开展立法意见征询会、座谈会6次,完成了《甘肃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草案)》《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金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金昌市乡村清洁条例》《金昌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40余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归纳整理并上报各类意见建议30余条,12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充分增强了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在创新基层治理上有了新成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拓展为工作平台,构建起高效、便民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及时收集反馈社会各界立法意见建议,实现立法工作和代表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多方共赢。广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区立法征集站在开展《甘肃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意见征求过程中,收集到独居、残疾、困难老人“买菜难”“买菜贵”问题,探索推出“小土豆爱心中转站”志愿服务项目,团购蔬菜或送菜上门,打通服务居民“菜篮”和“餐盘”间的通道,最大限度为老年人节约生活成本。结合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活动,依托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环境卫生、矛盾纠纷、犬患治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和社会治理堵点问题,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在宣传人大制度上有了新作为。通过联系点自身宣传和媒体宣传,努力讲好人大故事、立法故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民主法治就在身边,让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生动实践成为展示人大制度优势的重要窗口。联系点结合社区法律服务室、“小板凳课堂”等功能平台,主动唱好普法宣传“重头戏”,以《宪法》和新实施、修订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为重点,常态化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在地方性法规施行前,联系点专门邀请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充分利用网格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通过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
三、体会启示

(一)共建共治共享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举措。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各项工作相结合,与选举工作、代表工作相融合,与基层治理相融合,建立一个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整合的工作平台,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二)完善制度规范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方式。在立法征询工作规则,立法联络员、信息员的考核,专家参与方式,立法意见征询汇总上报等环节的制度安排上不断改进完善,让民意“直通车”的意见建议更好地被吸纳到立法的程序中,切实转化为法治实践成果。
(三)深化拓展功能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把保证好立法征询工作有序开展作为第一任务,同时结合联系点自身特点适时拓展职能,发挥好优势和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力求与法律法规宣传、社区治理等工作相融相促,逐步实现功能延伸,着力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队伍建设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保证。建立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保证联系点有专人负责、有专人干事;提升联络员和信息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保证群众建议的真实反映和准确表达;探索建立立法征询专家顾问制度,带动立法联系点专业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以人大代表之家为据点开展立法征询工作。
(五)加强立法宣传是基层立法联系点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手段。通过加大立法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在充分认识、了解立法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到立法活动中来,并在建言献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提升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
来源:金昌人大微信公众号、金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