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张掖市甘州区西街街道小寺庙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四微”工作法畅通基层民意表达

稿件来源:甘州政法微信公众号、和谐西街微信公众号、文明甘州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1-13 17:47:16

  案例摘要: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张掖市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甘州区西街街道小寺庙社区创新实施“四微”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法,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深度嵌入社区基层治理全过程,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新图景。
 
  一、主要做法

 
  (一)建强微阵地,搭建民意表达工作网。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聘请市区人大代表、警官法官检察官、物业公司经理、网格员、楼院长、居民代表等各方面热心参与立法的人员担任信息采集员,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阵地,实施“学、集、研、问”四步工作法和轮值接待、定期说事等7项工作制度,全流程规范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程序,为选民接待、意见收集、普法议事等立法联系关键环节提供机制保障。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成“茶话小憩”工作室、“代表说事”点(室)、“三官一师两员”服务室等微阵地9个,采取一体化融建模式,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内容相联,丰富群众参与形式,让更多民意直通立法机构。
 
  (二)依托微网格,开通立法联系直通车。社区党委以居民300-500户为限,划分6个立法联系微网格,分派19名信息采集员和9名市区人大代表下沉网格,带动社区内法律工作者、党员干部、流动人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立法意见建议收集工作,形成了“1+6+N”的全覆盖立法联系体系,社区居民参与立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不断拓展。采取“见面问需求、指尖汇民意、点上征意见”的形式,全方位畅通群众建议表达渠道,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街头巷尾的烦心事等“群众语言”,纷纷被吸纳为民生工作诉求和立法意见建议,进而转变为“法言法语”,让民声民意在立法的过程中得到重视。积极参与《甘肃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张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张掖市和美乡村建设条例(草案)》《张掖市地下水管理条例(草案)》等9部地方性法规草案意见建议的征集工作,提出了15条接地气的意见建议,11条被采纳,群众智慧、群众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始终保持了联系点的工作活力。
 
  (三)强化微宣传,弘扬守法遵法主旋律。不断拓宽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结合区人大“我向选民讲宪法”活动,通过职能部门释法、律师队伍普法、法律明白人说法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演绎“法言法语”,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法治宣传的“前哨站”。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法律专业人才走进网格楼院、辖区企业和学校,开展“法律知识面对面”“我对立法有话说”“以案普法”等宣传活动,把宪法、民法典、消费权益保护、防范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宣传法治、讲好民主故事的重要阵地。如今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已经成为社区的“法治课堂”,让法律法规进入寻常百姓家,提升了群众参与立法的能力水平,夯实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基础。
 
  (四)融入微治理,架起畅通民意连心桥。坚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法律人才汇聚的优势,采取登门“听事”、个别“谈事”、集中“说事”制度,将群众高度关注的低保评定、城市更新、物业引进、矛盾纠纷等事项列为主要内容,以“先议后办”理清百家事、交清明白账,以“通透感”完全打消群众疑虑、取得群众支持。截至目前,累计解决群众心中的“郁闷事”、邻里间的“小疙瘩”、小区治理的“疑难点”176件,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社区信访量明显下降。同时,群众说事也为地方立法提供思路,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社区安全隐患治理问题,基层立法联系点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关于制定社区安全隐患治理条例”的建议,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立法调研项目。
 
  二、取得成效

 
  (一)确保了民意直通。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将代表联系群众活动与宣传立法精神、反馈立法建议、推动法规实施等活动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了社情民意征集方式和渠道,在联系群众队伍上进行了融合壮大,服务阵地建设上实现了拓面提质,联系机制上实现了创新突破,为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收集民情民意、助推基层治理注入了法治新动能,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生活诉求原汁原味搭上了立法“直通车”,使“民呼我应、接诉即办”提速增效。
 
  (二)筑牢了稳定根基。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的公信力和法律人士的专业性,精准制定普法计划,策划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强化了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化解社区各类矛盾和纠纷,带领群众说事议事,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由立法建议征集向社区管理、基层治理和为民办事等延伸,以“小切口”着力解决居民停车难、充电难、未成年子女假期看管难等具体民生问题,实现从立法意见征询到依法解决民生问题的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了社区和谐稳定。
 
  (三)激发了代表活力。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运行过程中,以代表履职活动及人大有关履职工作作为根本,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进网格、亮身份”“回选区、访选民”等履职活动,广泛收集基层群众对法律实施、司法执法、政策执行以及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人大精准选题开展立法、调研、监督等工作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立法意见建议征集、走访调研、调解矛盾、说事议事,代表与居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让群众将代表视为“贴心人”和“主心骨”,跟着代表参与到社区管理、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各环节,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不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三、体会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立法联系的组织保证。基层党建水平直接关系立法联系质量。在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强组织、建机制、提能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立法联系优势、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党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基层立法联系点真正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立法民意的直通车。
 
  (二)建强立法联系队伍是夯实立法工作的重要基石。能不能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代表“好建议”,基层立法联系点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小寺庙社区在参与立法过程中,吸收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大代表、网格党员、行业骨干等作为固定信息采集员,确保了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的稳定性、广泛性和实效性,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对立法建议进行分析研判,使立法建议更精准、更高质。
 
  (三)机制创新是拓展立法联系内涵的有力保障。小寺庙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能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是因为立足规范化建设,完善了制度机制,健全了工作程序,除在立法过程中征询群众意见外,还积极探索创新了“联系点+”工作机制,通过在立法前开展立法需求调研、立法后开展法律宣传,向接待选民、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工作延伸,让基层立法联系点充满了温度和情怀,推动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立法建议征集点”“民呼我应解忧站”“说事议事好平台”,切实以创新机制推动基层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来源:甘州政法微信公众号、和谐西街微信公众号、文明甘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