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嘉峪关:“五个品牌”矩阵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

稿件来源:嘉峪关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5-02-06 16:54:30

  案例摘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实践中,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创新发展,首次提出培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嘉峪关研讨交流会”“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人大代表+公益诉讼”“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暨代表履职”“智慧人大”五个品牌,以品牌建设助力“四个机关”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讲好嘉峪关人大品牌故事,将民主意识、民主行动体现在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一、主要做法


 
 
  (一)培育“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嘉峪关研讨交流会”品牌,全力打造思想坚定的政治机关。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注重发挥人大制度重要载体作用,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嘉峪关研讨会,突出基层民主政治、突出代表履职案例、突出理论研讨、突出经验交流。会议邀请省内人大常委会领导、全国、外省、外市的人大代表和理论工作者、人大系统的工作人员及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各工作部门负责人、四级人大代表百余人共研人大前沿话题,共话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民民主。研讨会通过“现场观摩+主旨宣讲+典型引导+交流发言+专家点评”方式,深入交流立法工作、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代表履职品牌打造、“枫桥经验”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和履职工作创新、代表家站建设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共有省内专家4人作理论主旨宣讲,各级人大代表20人参加基层民主案例介绍,专家、学者、人大系统领导11人现场一对一点评指导,沉浸式体验高层次、强阵容,内容实、点评精、实效足的全方位、立体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盛宴”,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中达到了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的学习成效,逐步培育更有影响力的人大工作品牌,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影响力。
 
  (二)培育“立法联系点作用发挥”品牌,全力打造民主立法的权力机关。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地。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双轨并行”方式,紧扣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地方立法权限,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城市社区、乡镇农村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同步设立、逐步优化建立了8个立法联系点、42个立法信息采集点、40名省市立法专家顾问和240余名立法信息员队伍。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组织完成了代表法等37部法律法规意见征集,征求到意见建议254条,实现了城乡征集社情民意全覆盖,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贯穿于立法的论证、调研、起草、审议、评估全过程,形成多方参与立法的新格局。按照每年颁布施行一部、起草制定一部、调查研究一部的节奏,先后出台了嘉峪关市立法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物业服务管理条例、黑山岩画保护条例、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绿化条例等7部有特色、能操作、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推动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三)培育“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品牌,全力打造监督有效的权力机关。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作出《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联合制定了《嘉峪关市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实施办法》,在20个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立了公益诉讼联系点,聘任30名人大代表担任公益观察员。协作机制建立以来,参与办案64人次、案件办理13件、提供案件线索23件,嘉峪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6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件,解决了养殖点羊群免疫管理、市区停车收费不规范、嘉北工业园区扬尘污染、绿化社区育才小区附近废品回收站环境脏乱差等困扰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人大代表履职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各显身手,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市检察院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市人大正确有效监督,“人大代表+公益诉讼”机制实现了双向奔赴,有力地助推公益诉讼检察“1+1>2”。
 
  (四)培育“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暨代表履职”品牌,全力打造履职为民的代表机关。搭建学习平台,增强代表履职本领。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培训作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首要工作来抓,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举办市域集中培训3次,赴深圳、贵阳等地外出培训3期,实现市级、乡镇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学思践悟强本领助履职。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市人大将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两联系”拓展为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三联系”制度,先后将市住建局、发改委、教育局等13个国家机关列为重点联系代表单位,固定联系人大代表66人,办理代表意见建议135件。建立代表履职积分制度、代表履职档案,详实记录代表参加会议、调研视察、联系接待选民、提出代表建议、向选民述职等履职情况,对代表履职实行积分量化管理,将积分情况作为代表换届连任的重要参考。坚持激励表扬制度,每年第一季度召开市人大代表工作通报表扬暨经验交流会,对履职突出的人大代表、优秀人大工作者、优秀代表建议进行通报表扬,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丰富平台载体,夯实代表履职实效。不断创新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六个一”活动,组织代表深度参与各领域视察调研活动,开展了8次执法检查、4次专题询问,对群众关注度高的7个政府工作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关于我市公共体育设施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被省委办公厅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参阅,《关于我市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被省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充分发挥了代表在人大监督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构建履职阵地体系,架起民意桥梁。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六有四好”标准,在街道、社区、企业、村镇等基层一线建成人大代表之家14个、代表工作站47个,实现了四级人大代表人人活动有阵地、人人履职有平台。培育“一家一站一品牌”,畅通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小微阵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大作用。发挥代表作用,全方位办好民生实事。钢城街道人大工委“六访六度”模式组织代表进社区、进楼院、进网格、进家庭,让群众诉求解决在家门口。李文静、武鸿帅、张建华、程红等人大代表倾听群众意见,甘当群众的“出气筒”;反映群众诉求,敢当群众的“传声筒”;躬身解民忧,当好群众的“打气筒”;为群众解决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忧心事”,为群众利益“保驾护航”。
 
  (五)培育“智慧人大”品牌,全力打造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关。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打造“智慧人大”工作品牌,构建“两端、一号、两站”服务体系,平台经历了探索试行、分类修复、逐步完善、规范提升四个阶段,实现了会议会务智能化,有效开展立法、监督、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意见征集、选举任免、决议决定、学习培训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人大工作服务保障水平,达到了信息化手段辅助人大立法、监督、代表服务等重点工作,成为畅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网上途径。平台建成了代表信息管理、代表履职管理、意见建议办理等13个功能模块,依托人大代表网上家站,人大代表公开“亮码”“亮身份”,与选民实时互动,实现民意反馈24小时“不打烊”,为人大代表履职活动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履职保障,实现全流程线上管理。
 
  二、取得成效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络把握更加清晰,对重要制度载体及重大意义认识更加深刻,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径,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环节融会贯通的行动更加坚实。
 
  (二)人大工作成效更加显著。通过“五个品牌”建设,人大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不断加强,精准“把脉”提升监督效能,为市委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人大工作制度更加健全,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人大代表通过代表家站、向选民述职架起党群“连心桥”,为发展助力,为民生代言,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人大代表通过参加培训、调研、视察等活动,履职能力得到提升。
 
  三、体会启示


 
 
  (一)创新人大工作要把握好人大工作规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的使命所系,人大常委会要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做到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创新工作就聚焦到哪里,找准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优势。
 
  (二)把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依法履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大工作的基本方法,要贯穿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机关建设始终,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色更加鲜浓。
 
  (三)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基础,人大代表履行职务、发挥主体作用关系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贯彻和完善。要为代表提供履职平台,服务好引导好保障好代表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来源:嘉峪关人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