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甘肃实践】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代表联络站:“民呼我为”代表直通车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稿件来源:平凉发布 发布时间:2025-02-26 09:22:00
案例摘要: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建立以来,以“民呼我为”代表直通车载体为抓手,探索“人大代表+”、“1+5”等工作模式,着力推行将“站”建在家门口、让代表走进网格里、把实事做到居民心坎上,促进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持续推动人大阵地强起来、人大代表动起来、人大工作活起来,使“站”真正成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直通车”,让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一、主要做法
一是“站”在家门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更有速度。坚持“基层、便民、简约”的原则,按照“六有”(有机构人员、有活动阵地、有活动设施、有制度职责、有活动开展、有档案资料)标准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置人大代表会客厅、调解室、议事室等功能性分区,积极推动代表履职平台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设在群众家门口的优势,将每月6日设为选民接待日,累计接待选民85人次。
二是走进网格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更有力度。组织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举办“代表”课堂等方式确保学习教育抓实见效。聚集群众关切的焦点热点,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反电信诈骗”“食品安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13次。紧盯老旧小区治理缺位等“城市病”,引导人大代表深入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探索推行“1+5”(人大代表+网格员+片警+楼栋长+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工作模式,汇集各方力量,在14个老旧小区完成了“业委会+楼栋长”选举。
三是做到心坎上,人大代表服务民生更有温度。社区坚持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切入口,围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业委会组建、人居环境整治、民生服务保障等10余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经验丰富、渠道畅通、人才荟萃及智力密集等优势,开展集中调研、协商议事活动4次,通过“选民诉、代表听、社区答”的工作模式,商讨解决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房屋漏水、供暖保障等相关问题7件,走访困难家庭、邪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36户,帮助18户50名困难群众落实了救助政策,化解矛盾纠纷13件。
二、取得成效
一是民意表达更顺畅。依托社区“聚邻里”党群服务中心,严格人大代表工作站“六有”创建标准,建成“民呼我为”代表直通车人大代表工作站阵地,坚持“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微信公众号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关于小区治理等方面意见,完成14个老旧小区“业委会”民主选举。通过民主决策,让每一项政策落实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二是社区治理更高效。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引导居民参与居委会等重大事项民主选举,切实发挥居民监督委员会作用,社区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坚持开门纳谏、阳光监督,在社区及小区醒目位置设导示牌和公示栏,定期公开公示业委会选举、社区重大项目支出等“三重一大”内容,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监督民政低保、临时救助评议会9次,确保社区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主体作用更突出。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鼓励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我来说”“小区治理我参与”“邻里困难我来帮”等活动中来,坚持以邻里文化节为媒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邻里运动、科普讲座等文化活动35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激发了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区建设充满了活力。
三、体会启示
社区通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效率、秩序与活力实现了有机统一,社区基层治理与居民群众意愿紧密融合,凝聚起有事好商量、团结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社区坚持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支部书记+包网格代表+业委会+邻里红管家”组织体系,不断建强“民呼我为”直通车阵地,最大化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全力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要义。社区以“民呼我为”直通车为抓手,紧紧围绕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 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是坚持机制创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源头活水。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创新推行“人大代表+”“1+5”“代表包网格”等工作机制,才能构建一个个具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的社区民主鲜活实践,才能吸引辖区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中来,促使使人民民主权利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民主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来源:平凉发布
一、主要做法

一是“站”在家门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更有速度。坚持“基层、便民、简约”的原则,按照“六有”(有机构人员、有活动阵地、有活动设施、有制度职责、有活动开展、有档案资料)标准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置人大代表会客厅、调解室、议事室等功能性分区,积极推动代表履职平台向基层延伸。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设在群众家门口的优势,将每月6日设为选民接待日,累计接待选民85人次。
二是走进网格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更有力度。组织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举办“代表”课堂等方式确保学习教育抓实见效。聚集群众关切的焦点热点,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反电信诈骗”“食品安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13次。紧盯老旧小区治理缺位等“城市病”,引导人大代表深入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探索推行“1+5”(人大代表+网格员+片警+楼栋长+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工作模式,汇集各方力量,在14个老旧小区完成了“业委会+楼栋长”选举。
三是做到心坎上,人大代表服务民生更有温度。社区坚持以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切入口,围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业委会组建、人居环境整治、民生服务保障等10余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经验丰富、渠道畅通、人才荟萃及智力密集等优势,开展集中调研、协商议事活动4次,通过“选民诉、代表听、社区答”的工作模式,商讨解决了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房屋漏水、供暖保障等相关问题7件,走访困难家庭、邪教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36户,帮助18户50名困难群众落实了救助政策,化解矛盾纠纷13件。
二、取得成效

一是民意表达更顺畅。依托社区“聚邻里”党群服务中心,严格人大代表工作站“六有”创建标准,建成“民呼我为”代表直通车人大代表工作站阵地,坚持“线上+线下”的方式,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微信公众号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关于小区治理等方面意见,完成14个老旧小区“业委会”民主选举。通过民主决策,让每一项政策落实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二是社区治理更高效。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引导居民参与居委会等重大事项民主选举,切实发挥居民监督委员会作用,社区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坚持开门纳谏、阳光监督,在社区及小区醒目位置设导示牌和公示栏,定期公开公示业委会选举、社区重大项目支出等“三重一大”内容,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监督民政低保、临时救助评议会9次,确保社区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主体作用更突出。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持续鼓励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我来说”“小区治理我参与”“邻里困难我来帮”等活动中来,坚持以邻里文化节为媒介,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邻里运动、科普讲座等文化活动35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激发了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区建设充满了活力。
三、体会启示

社区通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创新,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效率、秩序与活力实现了有机统一,社区基层治理与居民群众意愿紧密融合,凝聚起有事好商量、团结干事业的强大合力。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社区坚持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支部书记+包网格代表+业委会+邻里红管家”组织体系,不断建强“民呼我为”直通车阵地,最大化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全力强化社区党组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要义。社区以“民呼我为”直通车为抓手,紧紧围绕居民群众反映强烈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物业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 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是坚持机制创新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源头活水。社区结合辖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创新推行“人大代表+”“1+5”“代表包网格”等工作机制,才能构建一个个具有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的社区民主鲜活实践,才能吸引辖区广大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中来,促使使人民民主权利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民主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