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聚力法治兰州建设 夯实良法善治之基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18 10:49:44
2024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兰州实践,为奋力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作出了重要贡献。
法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的重要保障。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迎着春天的脚步,循着走过的足迹回望,过去一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审议通过4件,开展立法调研3项……一幅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作为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一部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规正悄然改变金城人民的生活。这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支撑改革、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坚实脚步。
聚力法治兰州建设 创新立法工作机制

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进一步。
成立立法起草领导小组,安排起草工作,组建工作专班……不久前,《兰州市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在立法启动会上,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兰州市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重点推动,旨在总结、提炼全市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上升为法规条文,助推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较为特殊的是,该条例没有直接的上位法,主要依据党中央和省、市委政策文件和散见在多部国家法律中的规定。”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陶正茂强调,“要始终把立法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握客观规律、立法规律,切实把兰州基层治理的事情吃透、实情摸准,系统总结提炼固化近年来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确保制定的条例务实管用、具有特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这是过去一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助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兰州的一个缩影。
2024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把握地方立法功能定位,广泛征集立法建议,反复调研论证评估,制定年度立法计划,完善五年立法规划,立法规划项目达到54件。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修正《兰州市地方立法条例》,落实开题会、双组长等制度,严把立项关、起草关、审议关、表决关。坚持开门立法,发挥智库作用,凝聚立法共识,促进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5个立法咨询基地成为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民意阵地”。年内召开立法座谈会、论证会50余次,征求意见1400余条、采纳吸收500余条,努力让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聚焦重点领域立法
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2024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发展大局,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脉搏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防线,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精细化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立法工作,为兰州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法治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修订《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兰州市河道管理条例》,以法治力量护航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制定《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在法治轨道上助力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制定《兰州市黄河流域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依法打赢净土保卫战。开展《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对百合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等立法项目开展调研,为高水平立法修法夯实基础。
紧扣法治统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贯彻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报送备案的26件规范性文件主动审查。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开展集中清理。废止《兰州市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办法》,保证地方性法规适应发展实际需要。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指导座谈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备案审查工作。完成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
强化人大立法主导 夯实良法善治之基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回望过去一年的立法答卷,一场场满载民意的座谈、一项项充满辨识度的立法成果,正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紧跟重大部署、紧扣兰州特色、紧抓立法质效的生动写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陶正茂表示,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聚焦中心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坚持将立法项目与改革举措精准衔接,认真落实全市立法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人大立法主导,聚焦强省会“强什么、怎么强”,精心作答“立什么、怎么立”的立法考卷,聚焦产业焕新赋能、民生福祉保障、黄河安澜守护、城市文脉传承、市域治理增效等重点领域,制定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促进条例、兰州百合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养老服务条例、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黄河文化保护条例、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条例、城市更新条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消防管理若干规定4个立法项目调研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后评估等工作,切实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兰州人大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魏吉昌、刘超
法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的重要保障。立法是法治之先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迎着春天的脚步,循着走过的足迹回望,过去一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审议通过4件,开展立法调研3项……一幅幅聚焦中心大局彰显人大作为的生动画面跃然纸上,一部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规正悄然改变金城人民的生活。这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支撑改革、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的坚实脚步。
聚力法治兰州建设 创新立法工作机制

成立立法起草领导小组,安排起草工作,组建工作专班……不久前,《兰州市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在立法启动会上,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兰州市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重点推动,旨在总结、提炼全市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取得的成功经验并上升为法规条文,助推加快补齐短板和弱项,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较为特殊的是,该条例没有直接的上位法,主要依据党中央和省、市委政策文件和散见在多部国家法律中的规定。”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陶正茂强调,“要始终把立法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把握客观规律、立法规律,切实把兰州基层治理的事情吃透、实情摸准,系统总结提炼固化近年来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确保制定的条例务实管用、具有特色,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这是过去一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助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兰州的一个缩影。
2024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抓住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把握地方立法功能定位,广泛征集立法建议,反复调研论证评估,制定年度立法计划,完善五年立法规划,立法规划项目达到54件。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修正《兰州市地方立法条例》,落实开题会、双组长等制度,严把立项关、起草关、审议关、表决关。坚持开门立法,发挥智库作用,凝聚立法共识,促进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5个立法咨询基地成为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民意阵地”。年内召开立法座谈会、论证会50余次,征求意见1400余条、采纳吸收500余条,努力让每一部地方性法规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聚焦重点领域立法

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2024年,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发展大局,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前进脉搏与高质量发展的清晰防线,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精细化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稳步推进立法工作,为兰州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法治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修订《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大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兰州市河道管理条例》,以法治力量护航新时代美丽兰州建设。制定《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在法治轨道上助力打好综合交通大会战。制定《兰州市黄河流域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依法打赢净土保卫战。开展《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对百合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等立法项目开展调研,为高水平立法修法夯实基础。
紧扣法治统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贯彻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报送备案的26件规范性文件主动审查。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开展集中清理。废止《兰州市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办法》,保证地方性法规适应发展实际需要。召开全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指导座谈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备案审查工作。完成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
强化人大立法主导 夯实良法善治之基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回望过去一年的立法答卷,一场场满载民意的座谈、一项项充满辨识度的立法成果,正是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紧跟重大部署、紧扣兰州特色、紧抓立法质效的生动写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陶正茂表示,兰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继续聚焦中心大局,顺应人民期盼,坚持将立法项目与改革举措精准衔接,认真落实全市立法工作座谈会精神,强化人大立法主导,聚焦强省会“强什么、怎么强”,精心作答“立什么、怎么立”的立法考卷,聚焦产业焕新赋能、民生福祉保障、黄河安澜守护、城市文脉传承、市域治理增效等重点领域,制定兰州牛肉拉面产业促进条例、兰州百合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养老服务条例、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黄河文化保护条例、田字型基层治理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条例、城市更新条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消防管理若干规定4个立法项目调研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后评估等工作,切实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兰州人大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魏吉昌、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