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西:以人大作为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看陇西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3:00
2024年,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人大系统部署开展“122民主实事工程”,要求全市119个乡镇人大、3个街道人大工委,每年办好1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主实事,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基层落地的创新举措。“122民主实事工程”启动实施以来,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的指导意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深化协同联动,注重工作创新,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推动陇西县民主实事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高位布局
周密部署抓推进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把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指导各乡镇人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以民主的方式推动民生实事解决,切切实实丰富和发展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民生更有温度、更具品质,以新时代人大作为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出台实施意见,精心绘就“路线图”。2024年,定西市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陇西县成功举办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培训班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县级人大层面如何推动“122民主实事工程”及早作出安排部署。《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的指导意见》印发后,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高标准制定全县贯彻实施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指导职能作用,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以及乡镇人大的联系,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集成联动的工作格局。在认真吸纳上级人大指导意见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实施意见(稿)》,经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各乡镇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类别、方法步骤以及保障措施,并对各乡镇人大征集和初定乡镇2024年民主实事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作出安排。
召开交流会议,互比明确“任务书”。乡镇人大是“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实施主体,为了指导各乡镇人大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内涵的把握,不断增强民主实事工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代表工作机构负责人、各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解读学习实施意见,并对各乡镇民主实事项目征集、初定情况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作为人大系统改革创新的民心工程,民主实事工程政策性、程序性、法律性、民主性和创新性都很强,在方法上要相互学习借鉴,在机制上要总结完善提升。要立足党政所急、人民所盼、人大所能,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探索建立民意表达、代表履职、依法监督、基层治理、区域特色五大类民主实事项目支撑体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涵特征,按照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本质要求,对初步形成的项目清单再分析、再研判、再提升,通过加强代表“家、室、点”平台建设,持续丰富和拓展人大民意表达形式和载体,着力打造具有乡镇特色的亮点品牌,通过民主实事办理推动民生实事解决。
加强调研督导,合力把准“方向标”。民主实事项目的核心是扩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民主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全面了解掌握各乡镇民主实事项目民主决策程序是否科学、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是否健全,陇西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常委会有关委室负责人、人大代表,分批多次深入全县各乡镇,对民主实事项目谋划情况进行全覆盖精准化调研,对各类民主实事项目从征集、筛选、初定、机制建立以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财力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和审核把关,最终确定拟实施的民主项目17个。从项目类别来看,民意表达类6项,区域特色类6项,依法监督类1项,代表履职类2项,基层治理类2项;从项目的职能定位来看,都坚持了“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从项目的性质和方向来看,涉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的有3项,产业发展带农增收的有8项,乡村治理的有6项。这些项目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能使其普遍受益,而且都能在当年基本建成、体现实效。
聚焦短板
强化措施求实效
在“122民主实事工程”实施过程中,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调研督导中了解的短板弱项及时梳理分析,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乡镇人大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各乡镇人大通过各种形式、多途径开展了前期线索征集,但部分乡镇仍存在没有注重了解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征集面不够广泛、群众参与渠道不够顺畅、一定程度上存在“凑项目”“主席团定项目”的情况,没有扣紧“民主”二字。二是工作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乡镇人大对市县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学得深、悟得透,能够及时汇报党委争取支持,有的乡镇人大思路不够清晰,主责主业聚焦不到位,对人大工作和“122民主实事工程”投入精力不够。三是代表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扩大代表与群众的参与度,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民主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运行中,基层代表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乡镇人大代表对“122民主实事工程”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知晓不多,部分代表和群众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发现的问题,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分析研判,并于2024年5月举办了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班,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同志围绕做好民主实事工作进行辅导讲解,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同时,召开民主实事工作推进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民主实事工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推动工作成效再提升。
健全完善一套工作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持续丰富和拓展基层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意表达的形式和载体,探索制定全县民主实事办理流程图,指导乡镇人大有序扩大人民政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形成更多具有原创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实践创新成果。
探索构建一套支撑体系。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指导全县乡镇人大顺时应势创好平台载体,建立民意表达、代表履职、依法监督、基层治理、区域特色五大类民主实事项目支撑体系,并积极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创新,通过“形、实、魂”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保证民意表达有渠道、活动开展有依靠、代表履职有舞台。
推动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坚持以“群众需求最迫切、社会效益较突出、现实条件能允许”为导向,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用民主的方法回应和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办好1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主实事,促进民意民智高质高效转化,进而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转变,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主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奋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2024年7月上旬,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专干赴兰州大学参加专题培训,学习借鉴省内外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探索形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案例和工作品牌,总结分析先进经验和做法,指导全县乡镇人大求真务实、突出特色、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并结合各自实际,为工作打底色、提成色、增亮色。各乡镇人大比学赶超,在思路上比谁的视野宽、点子多,在措施上比谁的方法好、路径优,在成效上比谁的成果实、作用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争创了更多有特色的实践创新品牌。
创新落实
亮点纷呈树品牌
办好民主实事,人民群众是主体,人大代表是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路径。
为了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同步指导各乡镇人大对原有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进行提档升级,并结合“追赶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人大代表进网格”,同步打造了覆盖全县各行政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点,通过“代表亮码”行动,让群众找代表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目前,全县已建成代表之家17个,代表工作室71个,代表联络点225个。
在此基础上,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对“122民主实事工程”实施情况的宣传引导,按照“一乡镇一品牌”的要求,动员各乡镇人大进一步强化争先、率先、领先意识,切实找准民主实事切入点、突破口,奋力创亮点、树品牌,着力打造基层民主实践的陇西特色样板。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撰写的《扎实推进“122民主实事工程”实现良好开局》、渭阳乡人大办撰写的《四访四办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宏伟乡人大办撰写的《人大代表的“春夏秋冬”》《民主实事让古井焕新颜》、菜子镇人大办撰写的《“民主实事”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双泉镇人大办撰写的《人大代表架起连心桥 为民服务修建致富路》分别在人民代表报、法治甘肃网、人民之声、定西日报等媒体刊发,云田镇人大、柯寨镇人大提出的“五事工作法”和“四个说了算工作法”作为特色亮点被省市县各级媒体刊出,有效反映了陇西县推进民主实事工程的实践做法,生动展示了民主实事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这口井的水甜得很,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几代人。”
“井水的味道一直没有变,我们大家应该保护好这口井,以备不时之需,让大伙儿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应该对水井外立面进行加固和完善,在周边种植绿植,不断优化景观效果。”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对村里这口古井去留问题的看法。这是在宏伟乡井儿村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和与会群众热烈讨论的一幕。井儿村人大代表工作室负责人王礼认真收集梳理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就如何有效修缮和保护古井、更好地挖掘“井文化”的意见提交到乡人大。最终,“井边议事焕发古井新颜”被确定为2024年宏伟乡“122民主实事工程”,通过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达到记住乡愁、留住记忆、保护地域文化的目的。该项目于2024年4月中旬开工,7月底竣工,通过项目实施,古井外立面得到加固,周边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整个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云田镇三十铺村老街曾是“破老旧”的典型,群众对老街的修缮改造呼声强烈。云田镇人大主席团结合“122民主实事工程”,积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大代表为依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路径,有效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民意,运用村民说事集民智、现场答事讲民主、代表领事解民忧、问效结事暖民心、群众评事顺民意“五事工作法”,成功推动三十铺老街改造提升项目落地,有效解决了困扰云田镇老街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真正实现了旧貌焕新颜。
“我们老两口,我86岁了,婆娘84岁了,人上年纪就懒得做饭,到村上办的互助幸福院吃饭几个月了,这里吃得又香又好。”
“这食堂环境好、离家近,饭菜合口还免费,吃完饭打打牌、说说话,真的太好了!”
……
每到饭点,柯寨镇张家湾村“爱心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来吃饭的老人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家湾村60岁以上特困、空巢、独居老人有165名,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这些老人的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在一次镇人大组织开展的“一进三访四带头”履职实践活动中,人大代表发现村内一位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吃了发霉的食物后被紧急送往医院。为让老人们吃上一口热乎饭,柯寨镇人大通过推行议题征集群众说了算、实施内容群众说了算、过程监督群众说了算、实施效果群众说了算“四个说了算工作法”,成功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便民服务的“金钥匙”,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井边议事焕发古井新颜”“五事工作法”“四个说了算工作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陇西县的具体生动实践,也是陇西县县乡两级人大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典型缩影,既有“关键小事”也有“民生大事”,凝聚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殷切关怀,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饱含着基层人大的心血智慧,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历史悠久的陇原大地上焕发出苍翠劲旺的勃勃生机。
深化拓展
再接再厉谱新篇
“要紧扣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在盘点总结去年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做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深化拓展实践创新成果,切实办成一批结合实际、贴近群众、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民主实事。”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汪进玉就2025年加力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提出要求。
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是经济向上向好的攻坚年,是甘肃人民感恩奋进的行动年,也是各级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年。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要以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主线,通过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三个再加力”,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主实事工程建设,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县域治理效能。
在深化思想认识上再加力。持续强化“政治全局”思维,牢记人大政治机关第一属性,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细抓实“五学联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健全完善内化深化转化机制,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知识体系,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四能型”干部,不断提升人大队伍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严格执行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人大实施、政府支持、代表推动、群众参与”的民主实事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党委解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中的难题,让民主实事选题更加契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安排,更加契合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价值取向,深刻认识改革创新是永葆人大事业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不断强化开展“122民主实事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各乡镇人大充分认识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按期办成1件特色突出的民主实事,推动办好民生实事。
在强化联系指导上再加力。持续强化“系统协同”思维,坚持人大上下“一盘棋”思想,主动向上级人大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争取上级人大更多支持,指导乡镇人大科学规范制定民主实事项目实施计划,公开项目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压实责任链条。健全完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室包抓指导联系乡镇人大制度,由各位常委会领导牵头不定期对乡镇民主实事工程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指导,年末组织人大代表对各乡镇民主实事工程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并做好案例编制,形成“年初定选题、年中督进度、年终问效果”的监督闭环。要对各乡镇人大上报备案的民主实事项目清单逐一分析研判,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时整改,确保高水平、高质量,着力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形成群众参与日益扩大、代表作用日益发挥、工作流程日益完善、社会效果日益彰显的民主实事办理新格局。
在优化融合并进上再加力。持续强化“联动转化”思维,加强同县“一府一委两院”的协调配合、同兄弟县区人大的交流互动,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入研究当前全县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关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做好统筹协调、融合并进文章,更好服务全县追赶发展、改革创新和基层治理。严格落实“两联系”制度,探索创新联系工作机制,坚持把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与代表家站提档升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定西市“追赶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陇西县“一进三访四带头”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代表意见建议督办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来。
持续强化“宣传总结”思维,深化拓展“五事工作法”“四个说了算工作法”典型经验做法,指导各乡镇人大紧紧围绕民主实事项目征集、项目推进、代表监督、评价问效等关键环节,及时总结提炼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在各级媒体进行深入宣传,不断扩大乡镇人大工作品牌影响力,力争打造更多的基层民主实践新名片,取得一批叫得响、能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在推动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完善发展中贡献陇西智慧和力量,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陇西实践过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看陇西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付腾飞、杨志涯
高位布局
周密部署抓推进

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把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指导各乡镇人大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紧紧依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以民主的方式推动民生实事解决,切切实实丰富和发展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民生更有温度、更具品质,以新时代人大作为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出台实施意见,精心绘就“路线图”。2024年,定西市乡镇(街道)人大主席(主任)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陇西县成功举办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培训班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县级人大层面如何推动“122民主实事工程”及早作出安排部署。《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的指导意见》印发后,陇西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对高标准制定全县贯彻实施意见提出明确要求。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指导职能作用,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认真落实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加强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常委会其他工作机构以及乡镇人大的联系,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集成联动的工作格局。在认真吸纳上级人大指导意见精神、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实施意见(稿)》,经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讨论通过后,印发各乡镇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类别、方法步骤以及保障措施,并对各乡镇人大征集和初定乡镇2024年民主实事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作出安排。
召开交流会议,互比明确“任务书”。乡镇人大是“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实施主体,为了指导各乡镇人大加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内涵的把握,不断增强民主实事工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代表工作机构负责人、各乡镇人大主席和副主席解读学习实施意见,并对各乡镇民主实事项目征集、初定情况进行深入座谈交流。大家普遍认为,作为人大系统改革创新的民心工程,民主实事工程政策性、程序性、法律性、民主性和创新性都很强,在方法上要相互学习借鉴,在机制上要总结完善提升。要立足党政所急、人民所盼、人大所能,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实现形式,通过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探索建立民意表达、代表履职、依法监督、基层治理、区域特色五大类民主实事项目支撑体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涵特征,按照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本质要求,对初步形成的项目清单再分析、再研判、再提升,通过加强代表“家、室、点”平台建设,持续丰富和拓展人大民意表达形式和载体,着力打造具有乡镇特色的亮点品牌,通过民主实事办理推动民生实事解决。
加强调研督导,合力把准“方向标”。民主实事项目的核心是扩大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民主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全面了解掌握各乡镇民主实事项目民主决策程序是否科学、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是否健全,陇西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常委会有关委室负责人、人大代表,分批多次深入全县各乡镇,对民主实事项目谋划情况进行全覆盖精准化调研,对各类民主实事项目从征集、筛选、初定、机制建立以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财力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和审核把关,最终确定拟实施的民主项目17个。从项目类别来看,民意表达类6项,区域特色类6项,依法监督类1项,代表履职类2项,基层治理类2项;从项目的职能定位来看,都坚持了“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从项目的性质和方向来看,涉及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的有3项,产业发展带农增收的有8项,乡村治理的有6项。这些项目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且能使其普遍受益,而且都能在当年基本建成、体现实效。
聚焦短板
强化措施求实效
在“122民主实事工程”实施过程中,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调研督导中了解的短板弱项及时梳理分析,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乡镇人大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各乡镇人大通过各种形式、多途径开展了前期线索征集,但部分乡镇仍存在没有注重了解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征集面不够广泛、群众参与渠道不够顺畅、一定程度上存在“凑项目”“主席团定项目”的情况,没有扣紧“民主”二字。二是工作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乡镇人大对市县人大常委会的部署要求学得深、悟得透,能够及时汇报党委争取支持,有的乡镇人大思路不够清晰,主责主业聚焦不到位,对人大工作和“122民主实事工程”投入精力不够。三是代表和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扩大代表与群众的参与度,真正把群众需求作为民主实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运行中,基层代表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乡镇人大代表对“122民主实事工程”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知晓不多,部分代表和群众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发现的问题,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分析研判,并于2024年5月举办了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班,邀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负责同志围绕做好民主实事工作进行辅导讲解,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重点。同时,召开民主实事工作推进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民主实事工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按照“四个一”工作要求,推动工作成效再提升。
健全完善一套工作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贴近群众,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持续丰富和拓展基层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意表达的形式和载体,探索制定全县民主实事办理流程图,指导乡镇人大有序扩大人民政治参与,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形成更多具有原创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实践创新成果。
探索构建一套支撑体系。坚持“小切口、有特色、全过程、能坚持、起作用”的原则,指导全县乡镇人大顺时应势创好平台载体,建立民意表达、代表履职、依法监督、基层治理、区域特色五大类民主实事项目支撑体系,并积极鼓励结合实际、探索创新,通过“形、实、魂”有机融合,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保证民意表达有渠道、活动开展有依靠、代表履职有舞台。
推动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坚持以“群众需求最迫切、社会效益较突出、现实条件能允许”为导向,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用民主的方法回应和解决民生问题,通过办好1件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主实事,促进民意民智高质高效转化,进而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实现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转变,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民主实事的提出者、参与者和受益者。
奋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2024年7月上旬,陇西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专干赴兰州大学参加专题培训,学习借鉴省内外人大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探索形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案例和工作品牌,总结分析先进经验和做法,指导全县乡镇人大求真务实、突出特色、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并结合各自实际,为工作打底色、提成色、增亮色。各乡镇人大比学赶超,在思路上比谁的视野宽、点子多,在措施上比谁的方法好、路径优,在成效上比谁的成果实、作用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争创了更多有特色的实践创新品牌。

创新落实
亮点纷呈树品牌
办好民主实事,人民群众是主体,人大代表是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路径。
为了不断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持续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陇西县人大常委会同步指导各乡镇人大对原有的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室进行提档升级,并结合“追赶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人大代表进网格”,同步打造了覆盖全县各行政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点,通过“代表亮码”行动,让群众找代表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目前,全县已建成代表之家17个,代表工作室71个,代表联络点225个。
在此基础上,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对“122民主实事工程”实施情况的宣传引导,按照“一乡镇一品牌”的要求,动员各乡镇人大进一步强化争先、率先、领先意识,切实找准民主实事切入点、突破口,奋力创亮点、树品牌,着力打造基层民主实践的陇西特色样板。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撰写的《扎实推进“122民主实事工程”实现良好开局》、渭阳乡人大办撰写的《四访四办推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宏伟乡人大办撰写的《人大代表的“春夏秋冬”》《民主实事让古井焕新颜》、菜子镇人大办撰写的《“民主实事”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双泉镇人大办撰写的《人大代表架起连心桥 为民服务修建致富路》分别在人民代表报、法治甘肃网、人民之声、定西日报等媒体刊发,云田镇人大、柯寨镇人大提出的“五事工作法”和“四个说了算工作法”作为特色亮点被省市县各级媒体刊出,有效反映了陇西县推进民主实事工程的实践做法,生动展示了民主实事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这口井的水甜得很,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几代人。”
“井水的味道一直没有变,我们大家应该保护好这口井,以备不时之需,让大伙儿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应该对水井外立面进行加固和完善,在周边种植绿植,不断优化景观效果。”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对村里这口古井去留问题的看法。这是在宏伟乡井儿村人大代表工作室代表和与会群众热烈讨论的一幕。井儿村人大代表工作室负责人王礼认真收集梳理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就如何有效修缮和保护古井、更好地挖掘“井文化”的意见提交到乡人大。最终,“井边议事焕发古井新颜”被确定为2024年宏伟乡“122民主实事工程”,通过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达到记住乡愁、留住记忆、保护地域文化的目的。该项目于2024年4月中旬开工,7月底竣工,通过项目实施,古井外立面得到加固,周边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整个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云田镇三十铺村老街曾是“破老旧”的典型,群众对老街的修缮改造呼声强烈。云田镇人大主席团结合“122民主实事工程”,积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以人大代表为依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路径,有效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民意,运用村民说事集民智、现场答事讲民主、代表领事解民忧、问效结事暖民心、群众评事顺民意“五事工作法”,成功推动三十铺老街改造提升项目落地,有效解决了困扰云田镇老街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真正实现了旧貌焕新颜。
“我们老两口,我86岁了,婆娘84岁了,人上年纪就懒得做饭,到村上办的互助幸福院吃饭几个月了,这里吃得又香又好。”
“这食堂环境好、离家近,饭菜合口还免费,吃完饭打打牌、说说话,真的太好了!”
……
每到饭点,柯寨镇张家湾村“爱心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来吃饭的老人们个个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张家湾村60岁以上特困、空巢、独居老人有165名,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这些老人的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在一次镇人大组织开展的“一进三访四带头”履职实践活动中,人大代表发现村内一位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吃了发霉的食物后被紧急送往医院。为让老人们吃上一口热乎饭,柯寨镇人大通过推行议题征集群众说了算、实施内容群众说了算、过程监督群众说了算、实施效果群众说了算“四个说了算工作法”,成功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便民服务的“金钥匙”,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井边议事焕发古井新颜”“五事工作法”“四个说了算工作法”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陇西县的具体生动实践,也是陇西县县乡两级人大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典型缩影,既有“关键小事”也有“民生大事”,凝聚着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殷切关怀,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饱含着基层人大的心血智慧,真正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历史悠久的陇原大地上焕发出苍翠劲旺的勃勃生机。
深化拓展
再接再厉谱新篇
“要紧扣推动落实‘122民主实事工程’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在盘点总结去年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做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深化拓展实践创新成果,切实办成一批结合实际、贴近群众、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民主实事。”陇西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汪进玉就2025年加力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提出要求。
202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是经济向上向好的攻坚年,是甘肃人民感恩奋进的行动年,也是各级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年。陇西县人大常委会提出,要以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为主线,通过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坚持做到“三个再加力”,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民主实事工程建设,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切实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县域治理效能。
在深化思想认识上再加力。持续强化“政治全局”思维,牢记人大政治机关第一属性,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政治原则,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抓细抓实“五学联动”,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健全完善内化深化转化机制,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知识体系,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四能型”干部,不断提升人大队伍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严格执行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各项制度,落实“党委领导、人大实施、政府支持、代表推动、群众参与”的民主实事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党委解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实践中的难题,让民主实事选题更加契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安排,更加契合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和价值取向,深刻认识改革创新是永葆人大事业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不断强化开展“122民主实事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各乡镇人大充分认识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确保按期办成1件特色突出的民主实事,推动办好民生实事。
在强化联系指导上再加力。持续强化“系统协同”思维,坚持人大上下“一盘棋”思想,主动向上级人大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争取上级人大更多支持,指导乡镇人大科学规范制定民主实事项目实施计划,公开项目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压实责任链条。健全完善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室包抓指导联系乡镇人大制度,由各位常委会领导牵头不定期对乡镇民主实事工程落实情况进行常态化指导,年末组织人大代表对各乡镇民主实事工程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并做好案例编制,形成“年初定选题、年中督进度、年终问效果”的监督闭环。要对各乡镇人大上报备案的民主实事项目清单逐一分析研判,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时整改,确保高水平、高质量,着力推动工作落实,真正形成群众参与日益扩大、代表作用日益发挥、工作流程日益完善、社会效果日益彰显的民主实事办理新格局。
在优化融合并进上再加力。持续强化“联动转化”思维,加强同县“一府一委两院”的协调配合、同兄弟县区人大的交流互动,紧扣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入研究当前全县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瓶颈制约,聚焦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关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做好统筹协调、融合并进文章,更好服务全县追赶发展、改革创新和基层治理。严格落实“两联系”制度,探索创新联系工作机制,坚持把实施“122民主实事工程”与代表家站提档升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定西市“追赶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陇西县“一进三访四带头”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代表意见建议督办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基层、把群众的心声反映上来。
持续强化“宣传总结”思维,深化拓展“五事工作法”“四个说了算工作法”典型经验做法,指导各乡镇人大紧紧围绕民主实事项目征集、项目推进、代表监督、评价问效等关键环节,及时总结提炼优秀实践创新案例,在各级媒体进行深入宣传,不断扩大乡镇人大工作品牌影响力,力争打造更多的基层民主实践新名片,取得一批叫得响、能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在推动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创新完善发展中贡献陇西智慧和力量,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陇西实践过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看陇西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付腾飞、杨志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