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市红古区:全链条聚焦精准履职 高质量助推民生实事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红古人大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5-08 17:00:17
2024年,兰州市红古区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机制,人大代表通过票决制、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一系列举措开展监督问效,全链条、全过程、高质量助推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更精准、更高效、更惠民。
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实事更精准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激发人大监督和代表履职的活力,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以“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公众评”的方式进行,成功构建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不断完善,涵盖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确定、审议、票决、实施、监督、评定、评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有效激发了人大监督与代表履职新活力,进而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
2024年初,红古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从1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票决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10个项目,作为2024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真正惠及民生,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红古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责任、牵头领导和监督工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全面着手,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由“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2025年红古区人代会前,区人大代表发挥深入一线、了解民意、探访民情的职能作用,共收集群众建议56条,汇总出20余个民生项目,丰富了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库,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大代表调研视察让民生实事更高效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民生热点,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走访选民等各类活动中,聚焦精准履职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和全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视察当中,人大代表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了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
至2024年12月中旬,省级和美乡村米家台村实施村庄亮化、村容村貌提升等9个项目及市级和美乡村花庄镇苏家寺村、青土坡村、洞子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等14个项目已全面完工,正在申报考核授牌;区级和美乡村红古镇红古村、新建村,花庄镇花庄村、河咀村、柳家村、北山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25个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验收相关工作。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督促区政府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道路沿线绿化美化、聚焦重点潜力产业实现富民增收、抓实抓细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等,推动和美乡村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针对调研检查发现的“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试点项目基础设施薄弱、布局不合理、服务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服务项目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争取政策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等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有效推动“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试点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华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窑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已完工,2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已开展养老助餐活动。红古镇米家台村、新建村,华龙街道下海石村3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均已完成提升改造,交由村委会负责运营管理。
人大代表监督问效让民生实事更惠民
民生实事落实的关键在于监督问效。红古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人大优势,组建工作专班,创新监督方式,强化协同联动,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各委办和各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配合,组织相关代表扎实开展视察、督办等专题监督。强化分析研判,聚焦问题难点,持续跟踪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工作举措,把实事项目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对民生实事相关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进行满意度测评,适时听取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落实结果的“再报告”,真正使常委会会议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实现从“一审了之”到“闭环监督”的转变,大大增强监督的“韧度”,切实打出一套人大依法监督的“组合拳”,促使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更具成效、更加惠民,年底完成目标任务。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红古人大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韩永平
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民生实事更精准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激发人大监督和代表履职的活力,探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以“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公众评”的方式进行,成功构建了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不断完善,涵盖民生实事项目征集、确定、审议、票决、实施、监督、评定、评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有效激发了人大监督与代表履职新活力,进而保障民生实事项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凝聚人民智慧、保障人民权益。
2024年初,红古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从1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票决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10个项目,作为2024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真正惠及民生,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红古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方案》,明确监督责任、牵头领导和监督工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全面着手,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由“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2025年红古区人代会前,区人大代表发挥深入一线、了解民意、探访民情的职能作用,共收集群众建议56条,汇总出20余个民生项目,丰富了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库,为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大代表调研视察让民生实事更高效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紧扣民生热点,在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执法检查、走访选民等各类活动中,聚焦精准履职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对项目建设成果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示范带及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和全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调研、视察当中,人大代表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发挥了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
至2024年12月中旬,省级和美乡村米家台村实施村庄亮化、村容村貌提升等9个项目及市级和美乡村花庄镇苏家寺村、青土坡村、洞子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等14个项目已全面完工,正在申报考核授牌;区级和美乡村红古镇红古村、新建村,花庄镇花庄村、河咀村、柳家村、北山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25个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验收相关工作。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督促区政府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道路沿线绿化美化、聚焦重点潜力产业实现富民增收、抓实抓细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等,推动和美乡村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在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红古区人大常委会针对调研检查发现的“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试点项目基础设施薄弱、布局不合理、服务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服务项目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争取政策支撑、强化要素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等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有效推动“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试点项目建设。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华龙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窑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已完工,2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示范点已开展养老助餐活动。红古镇米家台村、新建村,华龙街道下海石村3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均已完成提升改造,交由村委会负责运营管理。
人大代表监督问效让民生实事更惠民

民生实事落实的关键在于监督问效。红古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发挥人大优势,组建工作专班,创新监督方式,强化协同联动,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由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各委办和各镇(街道)人大(人大工委)配合,组织相关代表扎实开展视察、督办等专题监督。强化分析研判,聚焦问题难点,持续跟踪督促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工作举措,把实事项目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红古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对民生实事相关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进行满意度测评,适时听取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落实结果的“再报告”,真正使常委会会议实现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实现从“一审了之”到“闭环监督”的转变,大大增强监督的“韧度”,切实打出一套人大依法监督的“组合拳”,促使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更具成效、更加惠民,年底完成目标任务。
来源:甘肃人大客户端、红古人大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韩永平